我問朋友,愛好是什麼?「是妳喜歡的事情」;「是你體驗過一次後還想繼續做的」;「是妳在閒暇時想做的事情」。之所以有這樣的對話,是因為在看到這個主題時,我的腦子是空的。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沒有一件事情真正讓我產生過持續不斷的熱情,從體操到乒乓球;從游泳到跑步;從書法刀唱歌;從咖啡到美酒,沒有哪件是對我來說是非做不可的。我意識到這點是在我大學即將畢業的時候。這引起了內心極大的恐慌。於是從不愛看書的我開始翻看各種哲學書籍,開始留心觀察什麼事物能引起我的注意。有人告訴我,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時,嘗試發現妳不喜歡的,不想做的。剛聽到的時候覺得有道理,但沒過多久也淡忘了。但不安卻日益加重,同時在這份不安的驅使下,我開始探索自我,那時覺得自己的學生時代才剛剛開始,於是萌發了出國唸書的念頭,一個作文分數不高,邏輯差勁的藝術生想要去國外讀哲學。這讓家人十分不解,甚至因此常常和母親發生爭執。雖然這樣家庭關係變得異常緊張,卻也是長久沒有一起生活的我和家人的一次重新建立連結的機會。
為了節約開支,我搬到了母親所在居住的城市,而在此之前的10年裡,我們一直沒有生活在一起,只是在假期時短暫相處一段時間。他們忙著自己的事業,我則在不同的寄宿學校裡生活。10年的分地而居對我們都是一個重大的挑戰。種種矛盾不斷發生,嚴重到只要母親一開口,就會引起我們的爭吵。關於留學,雖然家人同意了,卻因為簽證問題,不得不放棄。我感覺自己跌入深淵。這使得本來就緊張的家庭關係,更加惡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採取冷暴力的方式對待這段關係。早飯後出門閒逛,或是咖啡館或是酒吧,直到感到困倦才回家,自己就像是個房客一樣,而住在這裡的代價要麼是爭吵要麼忍受。抱著這樣的想法,內心的對抗不斷加重。而對抗的產生往往也伴隨著自憐。當時的我將自己視為關係中唯一的受害者,當這樣的想法成為習慣時,便覺得自己所有的行為都是合理的自我保護。我迷失在自憐中,並常常孤芳自賞,在書籍、音樂、酒精中發洩著內心的情緒,卻也極度渴望有一位高人能夠指引我。這樣的渴望最終引來了合適的能量來的幫助。
偶爾想起那段日子,我常覺得那是我晚來的叛逆期,並猜想,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靈魂的功課,需要我們認真完成,從而獲得昇華,進入下一個階段。
對於自己的熱情所在,我依然探索著,在自我觀察中發現:那些從小到大的體驗大多是自己選擇的,只是沒有一樣深入過,所以當我遇到現在的工作時,我承諾自己,全力以付的好好做一件事情,看看會怎麼樣。我想這些就是來自愛好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