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第二天早上,不到六点,新媳妇小女姨房间的窗帘已经拉开了。客厅里被昨天闹洞房的人弄得乱七八糟的物品,也归了位,所有的垃圾都不见了踪影。
小女姨和三毛姨夫坐在沙发上等着今天仪式的开始。所谓的对仪式的重视程度,可能越小的地方,越重视。
六点半,婆婆手里拎着个小口袋,领着一大群人进了门。婆婆是仪式的监督者,一大群人是来围观仪式的近亲和邻居。
婆婆把口袋递给小女姨说:
“小女,这是一斤绿豆,你洗一洗,把它泡上,让它发芽。”
看见有人进了门,已经站起来迎过来的小女姨,没有伸手接口袋。看了一圈众人,低头颔首说:
“妈,我不会发豆芽。”
此话一出,周围的空气就降温了,也禁了言,气氛一时有些冷场。
婆婆也愣住了,过了好一会才说:
“不会发豆芽呀,你把它洗干净,我教你发。”
小女姨说:“我有密集恐惧症,不能看见这么多豆子在一起。”
来围观仪式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新媳妇不泡豆子,发豆芽的事,还是第一遭遇上。
发豆芽在我们这儿表示:你愿意进入这个家庭,愿意在这个家庭里扎根,愿意给这个家庭繁衍后代,这是每一个媳妇都必须履行的仪式。
如今,小女姨来到三毛姨夫家十几年了,没有给那个家添一男半女。大家都说是因为小女姨没有发豆芽。当然,这是后话。
婆婆看着小女姨,静默了一会,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欲言又止,转身出了门。
片刻,婆婆回来了,手里攥着两块银元,轻轻地放在茶几上,说:“小女,本应该昨天给你的,年龄大了,去酒店时忘了,今天给你补上。”
小女姨静静地听着,没有搭话,也没有表态。
婆婆叹了口气,说:“时间不早了,你做面条吧!。”
做面条是今天的第二个仪式。
小女转身进了厨房,舀面、倒水、和面,眨眼间,面块被擀成了薄薄的圆片。
下面是最重要的切面环节,切面必须手工进行,一刀连着一刀切下来,要求切的过程不能停,一刀切完,表示白头偕老的意思。
只见小女姨的手,电动控制似的,一起一落快速前进。须臾间,面条成型了,摆在案板上,像机器的产物,非常悦目。
炉子上锅里的水也开了,面条下了锅,在水里翻腾了着。几分钟后,已经装进碗里,浇上浇头。浇头是提前准备好的,是有儿有女的近亲准备的。
端到众人的面前的面,水汽袅袅,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增。
这个面,虽然分量少,但见者有份。一是让大家见证新媳妇的做饭水平。二是新媳妇做的第一顿饭,是有喜气的,吃了的人,近段时间都会好运连连。
呼噜、呼噜的吃面声,此起彼伏。
“这面活得真劲道。”五婶啧啧称赞。
“你看这面切得又薄又匀,刀工真不错。”邻居阿婆说。
“是呀,这做饭水平一流,三毛以后可有口福了。”大嫂拉着小女姨的手说。
在左邻右舍的谈话声中,婆婆的脸上有了笑容。
小女站在一边,微笑着说:“您过奖了,女人哪有不会做饭的?”
这时,一轮红日从山边跳了出来,照亮了在场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