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爱与爱欲”的理解:
父母的爱是什么?爱是一种高级稳定的情感,是满足孩子爱的需要的一种能量,爱能感受孩子的苦乐酸甜,能看到孩子的成长而鼓励,看到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引导支持,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无私的爱,孩子能感受到这种爱的感觉,能感受到爱的力量,使孩子感觉踏实、有力量。
爱欲呢?我认为是父母的欲望,要孩子好的一种欲望,是满足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当感觉孩子不好时,有强烈的改变孩子的欲望,这种欲望可表现为无条件的爱,也会表现为指责、控制、情绪发泄等,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甚至感受到自己不好、无力或者转化为痛恨,这种爱欲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只有爱欲而不会爱的家长,越爱伤害越大,不如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
附件:
接儿子回“家”
文 | 李克富
4日晚上,我们夫妻俩把从国外回来休假不久的儿子送到了云上精舍,昨天晚上接他回“家”。
这个“家”字之所以打了引号,是因为在路上当我问“是不是整日盼着回家”时,儿子说:“我都分不清是‘离家’还是‘回家’了。”当时我只觉眼眶一热,便有眼泪流了下来。想到与陪伴了他三周的修养老师们分手时的恋恋不舍,我知道他已经把云上精舍当成了自己的家。
儿子嘟囔:“过几天我到国外,那里好像也是个家。”又补充:“人生苦短爱无涯,我心安处即是家。”
一路无话。
车过超市,儿子从前排座位上转过身,对我说:“我们去买肉吧!”结果发现,卖肉的已经下班。我让他和妈妈先回家,自己奔农贸市场。这是师父的要求,在21天的时间内儿子体重减了28斤,师父说得买相应重量的肉让儿子看看!我们都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直观地看过之后,儿子“不退转”的意志会更加坚定。
晚上没有吃饭,给我展示了一些学到的修养方法。但我更关心的是他对这传统文化修养的体悟。儿子有些动情地说:“刚开始的时候——具体说就是前5天,被折腾得实在受不了了——我恨TA,之后逐渐就喜欢TA,最近这几天尽管还是饿还是累,但想到即将结束时真觉得不能离开TA。这种由‘恨’到‘喜欢’再到‘离不开’的感觉,对那些没有体验过的人是不可说的,就像《禅舍》中讲的,属于自证量,不可被描述、被定义。”
我知道儿子说的TA,既指云上精舍那个地方,也指云上精舍的所有人,尤其是那些修养老师。
后来话题转到了:“这么苦,怎么能够坚持下来?以前对父母的要求怎么就不能坚持呢?”
没想到,这是一个自设的陷阱,我差点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儿子说:“这个问题我真的仔细想过,只是不敢直接说出来,怕说出来后会伤害很多父母,直到前天(24日)晚上听师父讲‘爱’和‘爱欲’时,我觉得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了——很多像我这样的孩子之所以不能坚持,是因为既缺少父母的爱,又本能地反抗来自父母的爱欲。”
我也听师父讲过“爱”是一种无我状态,而“爱欲”则是一种自我的装扮或自私,但这话从自己的儿子口中说出,我还是有些懵——更有些心虚,就问:“什么意思?”
没有正面回答,反问我:“您知道什么叫不离不弃吗?您知道每当我实在受不了即将放弃的时候,那些修养老师们除了鼓励我坚持外,还用自己的行动给我加持吗?”
说着,儿子的眼圈红了;我的脸被“啪”地打了一下,惭愧顿生。
每次都是,给儿子提要求,然后口头鼓励坚持。除此之外,我又做过什么呢?我给过儿子他需要的加持吗?
被打脸后就不敢再问,昨晚就因为这个问题让我把天给聊死了!
好在儿子说,在云上精舍的日子,他按要求每天都写日记,估计很多问题的答案是能找到的。
今晨,就在我涂鸦以上文字时,儿子已经起床,说要跑步去了。
儿子已经自觉。自觉不是体重的减轻而是心转了!
这还是那个每时每刻都不离手机,回国后一天到晚不着家,总是呼朋唤友吃吃喝喝,即使偶尔在家也是整天点外卖……的儿子吗?
我使劲掐了一下大腿,方知今夕何夕。
感恩师父!感恩云上精舍的各位老师!
附言:
没有亲眼所见或用手提一下,您可能真的不知道28斤肉有多少,更不知道每日带着这多余的肉生活意味着什么。昨天去买肉,跟那胖大姐说要28斤不多不少,大姐即将收摊儿时遇到我这么个大客户很兴奋,说着“便宜点儿”还收了我308,今晨做了一次除法运算才知道一斤肉的价格。不知道是不是有些贵了,但知道这肉吃下去再减就不是花钱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