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班,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我的内在价值观,社会性发展也有显著性提高了。在同伴之间的关系上,产生更多的情绪等,也因此更容易出现争执、吵闹等情况。于是处理孩子们接二连三的告状便成了我额外的“负担”。不仅要“洗耳恭听”,而且要“及时处理”。所以我在繁忙的实习教学工作中多了一种“调节员”的身份。当我发现这一现象时,我对此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在一个上午的带班中,我粗粗记录了幼儿的告状。从晨间活动到餐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归类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看热闹型:“老师,乐乐摔倒了”、“老师,娜娜又迟到了”…… 2、求助型: “老师,我的椅子找不到了”、“老师,他不跟我拉手”…… 3、揭发型: “老师,她洗好手没擦毛巾”、“他又在捣乱了”…… 4、辩解型: “是他叫我多拿一块饼干的”…… 情况分析:1、可以发现很多的告状其实都源于幼儿生活与交往间对规则执行的一种冲突。2、对于大班孩子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独立性等还很差,依赖性较强。他们还不能应付和处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问题。3、同伴间的矛盾、摩擦等都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面对孩子们的告状,不应该以简单的呵斥或回绝来维持所谓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对幼儿来说,生活即教育,问题即教学。既然幼儿已经能发现问题而尚未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我们就应该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去解决,对大班幼儿来说更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 我的措施: 1、问题讨论 在一个下午,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首先,我例举了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一些“告状”案例,引导他们针对这样的“告状”进行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需不需要告诉老师?可以怎么做? 利用同伴间的积极讨论、交流看法,我们大致统一了意见:如果有发生小朋友受到伤害的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如果你发现其他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的你可以直接去提醒他改正。如果别人抢了你的玩具或打了你,可以尝试自己和他交涉,不行的话可以请别的小朋友帮忙,再不行可以请老师帮忙,等等。 2、角色模拟 我请事先安排好的幼儿进行真实案例的模拟,然后请个别幼儿尝试解决。最后集体评价并讨论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还可以怎么做等等。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共享彼此不成熟的观点,最终在分析彼此想法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 经过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讨论和移情训练很好地使幼儿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同伴关系中的能力得以提升。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会有幼儿在第一反应下来告状,但只要我一提醒:这个需要告诉老师吗?能自己先来解决吗?幼儿就会马上意会然后自己去做。现在,班上的告状声逐渐减少但还是会有,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随着孩子自制力和自主性的逐步发展,这样的告状声会越来越少,而幼儿间的相处也必将会更和谐!
20142502420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