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本册书最后四首课外诵读古诗词《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现在带大家一起回顾今天课堂教学的重点。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诗歌体裁和诗歌题材。毫无疑问,这四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七言绝句,是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常见的诗歌按题材分类有:送别诗、羁旅思乡诗、边塞战争诗、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哲理诗。但有两类常常被人忽略:即景诗和即事诗,说白了就是诗人看到景物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经历了一件日常小事随手就写了一首诗,加上这两类,诗歌按题材分类问题就不大了。题材就是诗歌的主要内容,按照这个标准,《秋词》为即景诗,《夜雨寄北》属于羁旅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属于即事诗,《潼关》属于即景诗或边塞诗(主要写了边塞军事战略要地的景)。
其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十一月属于哪个季节?当然是冬季,古诗中的日期是按照阴历来算的,一年四季,1-3月是春季,分为初春、仲春、暮春,4-6月为夏季,分为初夏、仲夏和夏末,7-9月为秋季,分为初秋、仲秋(中秋)、暮秋,10-12月为冬季,分为初冬、仲冬和冬末。这些显而易见的知识,如果不弄清楚,学生在诗歌鉴赏中就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仲冬时节,确实风雨大作的时节,很显然,陆游不在北方。确实,南宋朝廷已经沦丧了大半国土,此时偏安江南一隅,以求暂时的安稳,所以对主战派如陆游是十分反感的,陆游被贬官暂居偏僻的村庄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风雨大作,既是自然的天气情况,也是当时社会的隐喻。一个标题,仔细解读,也很有深意。
但陆游最可贵的是什么?是精神!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对,就是今年的苏州中考作文题),陆游的精神是什么?
“僵卧孤村不自哀”,年老多病的自己躺在一个偏僻的村庄,但并没有为自己感到悲哀,起笔就是昂扬的一种精神,是一种顽强的精神。
“尚思为国戍轮台”,这种昂扬的精神来源于他想要为国家守卫边关,哪怕国家已经残破不堪,但陆游的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一个68岁老人的内心。一个人如果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祖国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他的生命一定是明亮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但回到现实,依然是风声雨声,不绝于耳,陆游几乎彻夜难眠,夜将尽,人不眠,是风雨声影响了他入眠?还是病体让他难以安睡?都不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陆游是在为国家担忧,为朝廷担忧。
“铁马冰河入梦来”,终于有了一点睡意了,但陆游的梦里,依然是他经历的战争的场面,铁马冰河,如果能在战场征战杀敌,我想陆游一定会立马披挂上阵。
陆游的这一份少年心,这一份始终未灭的壮心,是他经历磨难依然能够以蓬勃的姿态活到八十多岁,只要朝廷有需要可以立刻驰骋沙场,同时笔耕不辍,在时间的缝隙里,创作诗文,至今留存下来的诗歌近一万首,多么惊人的创作力。
如果我们的生命里需要一种精神,那么这种精神可以是一种叫陆游的精神。
八十五岁,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陆游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再读此诗,依然看见的是不变的爱国心,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