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雪漠:从《阳关三叠》谈起
7月,在紧张忙碌的香港书展准备中,又迎来雪漠老师在深圳书展的两场讲座。7月的岭南依然有着“草色润如酥”、“剪水下云来”的娇嫩。
这次深圳书友签售会,印象最深刻的是雪漠老师带来的唐音《阳关三叠》。有一位喜爱音律的读者说道:“声音宽厚如深海啊!高音明亮,气息稳如山,音准稳如钟”,如是赞叹雪漠老师的歌声。
《阳关三叠》是唐代王维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虽言送别,但诗词清新、晓畅,更有一种新生与憧憬的味道,正如《匈奴的子孙》封面语:“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归途;在路上,所有的终点,都是故乡”,一股旷达与明了。加之雪漠老师那粗犷的西部腔调,更是在婉约之中凭添了一份辽阔。
雪漠老师在深圳书展签售结束之后,就在相同的展位,又迎来了王立群老师解读《唐诗宋词》的讲座。王立群老师认为,对于唐诗大家耳熟能详,上至老妪、下至孩童,都能朗朗上口。而宋词更雅,少有人能欣赏其精妙,所谓曲高和寡。这一提点,忽然让我明白了,这两次讲座,雪师风格上的转变,由原来的谈作品的内容、谈作品的思想,到更加纯粹地用歌声与音律直接让广大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西部味道”。
从上海木鱼论坛,同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谈“佛学”与“科学”,到与全国高校专家、学者进行文化对谈,再到走进市民、走进每个家庭、与民众打成一片。这也让我想到,《大学》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得道明德之后,除了能走进高等学府,影响社会精英,更高的修养,在于亲民,亲民之后,才能抵达至善。
书中是一个世界,书外是一个世界,雪漠老师的每次出现,总能让我们发现自我内心中另一个崭新的世界,颠覆我们固有的认知。
再次感恩,为书展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与读者们。(罗倩曼)
201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