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形:当一个人特别生气的时候,即使他周边的人都没有冒犯他,但在他看来,那些人却在或低声或高声地在说他,在讨厌他,在仇视他,在旁敲侧击地骂他。
此时这个发怒的人,自己的所有认知都被愤怒掩盖了,愤怒攫住了他的心,所以,他要把周围的所有人和物都当作他的出气筒。
因为某一时刻,因为某种原因,一个人的头脑被某一种认知控制,于是便将所有精力都用到这种认知上,甚至会大大地强化这种认知。这导致的结果轻则让人清醒后悔不当初,重则一生都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黑。
这些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理智点的人懂得这个道理,会尽量避免自己进入这种状态。但还是有太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智,被偏见和偏执带到人生的死胡同里。
在读了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后,我发现,查理在他的这本人生智慧箴言录里反复谈到一句西方谚语:“在只有铁锤的人看来,所有问题都特别像钉子。”
查理说的这句谚语,与我们平日生活中的那些情形是多么相似啊!
而查理之所以反复提及,一方面是说明在世间有很多人都在犯这种错误,另一方面是希望他的反复强调能让人们尽量避免这种错误。即使你不能做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至少你不要愚蠢得被偏见带到沟里去。
02
自己拥有铁锤,就把一切问题都看作钉子;自己拥有愤怒,就把一切周围的人和物都当作出气筒;自己拥有自卑,就把所有人的笑谈都当作嘲笑;自己是皇亲贵胄,便问饥饿的灾民“何不食肉糜”;自己最多只拥有过1万块钱,便对富豪“1亿是个小目标”当作玩笑嗤之以鼻。
一个人的认知,与他所处的环境、情绪、身份、地位、视角等相关。虽然不一定人人都能达到看法一致。但是有些事情会有一条普世皆同的认知,也就是最基本的道理。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私心、狭隘、自得、自怜等以自己为中心的看法,那么你便只能事事都与人类的基本认知相距甚远。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邻人疑斧的故事:一个人的斧子找不到了,便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去了。有了这个怀疑以后,他看那个孩子走路像偷斧子的人,说话像偷斧子的人,眼神像偷斧子的人。在丢斧子的人眼中,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他就是偷斧子的人。
可是有一天,那把丢失的斧子在丢斧人自家的院子里找到了。这时候,这个人再看邻居那个孩子,一切看起来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但是在片面的认知主导下,人的行为也会变得主观而狭隘。
03
一个自卑的人和一个自信的人同时在做一件事,旁观者发出的笑声和鼓掌声,在自卑的人看来是嘲笑、轰赶;在自信的人看来就是鼓励和支持。
如何获得自信?自信源自一个人见识的增多,知识的丰富,视野的高远,心胸的宽阔。当你见过大江大河后,再回想起当初自己在小河沟前踌躇不前的样子就觉得好笑;当你经历了人生纷杂后,再回忆起自己曾经闹的那些小脾气就会羞愧得脸红;当你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后,那曾经让你愁肠百结的问题也就成了小菜一碟。
当初面对问题时的头疼是真的,因为在那时候的你看来,那就是你人生里的重中之重。而如今你的轻松释然也是真的,因为此时的你,再不像当初那样懵懂无知。
每个人都有成长之痛,只是希望你能在自己不得解的人生难题前,能够在执着中多一份冷静,在动手前多几个视角,尽量周全,避免误入后悔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