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其实蛮糟糕的,到处都充满了意想不到带来的不顺心。
比如,周五本来是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接下来的六日就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拥有两天完整的不被打扰的时光了,这是专属于你的独处时间。可是,到快下班的时候,公司来了个投标比稿,周一就要投标,周二就要比稿。
你作为方案撰写的核心人员,你知道自己是逃不掉了,六日完全被加班占据,写出来的方案老板还得指手画脚一番,不知道还要改多少次。这时的你,不由地发出了来自内心深处地感慨:“这是一个多么无可救药的世界啊!”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小场景还有很多,你会发现自己虽然是事情的亲身经历者,但在太多的场景下,你都「不得不做出自己最讨厌的那个选择」。如果更准确地讲,其实更多时候,你是「别无选择」。这种被死死地摁在别无选择的场景下,你会感觉到特别不自由,十分难受。
这种手脚被束缚的感觉,是因为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锚定在「周末休息」这个心理预期上。假设从不同的角色看待这件事,你的心理预期就会发生变化。
假设你从员工的身份切换成老板的身份,周五下午,你接到了客户邀请参加投标比稿的通知。这个客户,你陪吃陪喝了两个月,终于进了对方的供应商名单里。
你手上的客户本来就不多,团队还养着6个人,老项目马上就做完了,如果新项目还没有眉目,团队就得闲着。在目前相对糟糕的大环境下,人力成本又这么高,坐吃山空,所有人都得失业。
你知道团队成员六日不想干活,但客户的投标比稿就定在周一,如果失去了这次机会,吃土的日子就会到来。照这样下去,未来无数的工作日,都会变成赚不到钱的六日。
你在这样的场景下,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召集团队成员开会,商讨六日的方案该怎么做。这时,你能明显感觉到会议中弥漫着「不想干活的抵触情绪」,你不由地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叹息:“自己手下的员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还是太年轻啊!”
老板和员工,思考的角度完全不同,但他们都面临「不得不这样做的窘境」。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在这样的窘境中被埋下了。
员工时的你,特别讨厌老板的样子,发誓自己不会成为这样的老板。等自己当上老板了,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饱经风霜的你,即便被员工骂,你也会特别庆幸,自己手上还有客户,公司还活着。如果公司死了,骂声也就彻底没了。被骂,反而成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