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生活】首次调整养-老-金不足1%但也知足了

前几天,收到一个老同事的信息“老哥啊,你这一退,碰到了两个1%,真不走运!”我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忙回复“愿闻其详”。于是,他就开始娓娓道来:

——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只有1%出头一点点。你退是2024年底,其中基础养-老-金计算依据之一是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也就是俗称的“社平工资”),按照上一年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依据。对你来说,就是以2023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基础。自2007年以来,上海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每年增长幅度,最高的是2018年22.9%,最低的就是2022年6.9%。到了2023年,却不可思议地只有1.02%,这个就是你碰到了。你知道为什么说“不可思议”吗?因为这个1.02%2023年上海GDP增长率5.3%不协调,和2023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6.6%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6.3%)不协调,与上海市之前十几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不协调,与北京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11%增长率不协调,与上海市2024年退-休职工养-老-金3%增长率不协调。你说这个1%摊在你身上,是不是有点冤啊?

——首次退-休金涨幅只有1%甚至可能达不到。自2006年全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23.7%以来,2007年9.1%2008-2015年10%、2016年6.5%、2017年5.5%、2018-2020年5%、2021年4.5%、2022年4%、2023年3.8%、2024年3%、2025年2%,可以说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这个百分比是全国统一,各地按照这个比例执行。各地在切蛋糕的过程中,这几年流行“定额”(人人一样)+“挂钩”(与工龄、前一年个人基本养-老-金挂钩)+“倾斜”(主要是70岁以上的年长者,上海、北京65岁即可;部分省市自治区还涉及边远地区倾斜),其中“挂钩”占比越来越低,按照你的情况,实际可能只有1%,说不定连1%都没有。

其实,我前面对这个问题没有怎么关注,主要是因为我对这些年养-老-金增幅的趋势、具体执行的政策措施以及各地财-政-收-入状况比较了解,不会有啥“惊喜”。再说你关注或不关注,也不会改变啥,坐等就是了。还有一点,我退了之后还在继续“当牛做马”,多少还是有点辛苦费的,加与不加、多加与少加,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听这个老同事这么一说,我倒是大致粗估了一下我可能的增加金额。恰好7月24日下午上海市有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公布了方案,具体是:定额部分,每个人都是50元(去年61元);挂钩的部分,一是与缴费年限(或者是工龄)挂钩,满一年0.5元(去年是1元/年),二是与基本养-老-金挂钩,每个月增加0.53%(去年是1%);至于倾斜的部分,标准与去年一致,但我不在那个范围,忽略不计。按照公式一算,我的增加幅度是0.9482%,的确没有到1%,主要是挂钩部分几乎打对折了,被那个老同事不幸而言中。

北京市也是7月24日公布方案的,具体是:定额部分,每个人都是18元;工龄部分按照每年1.8元计算;与基本养-老-金挂钩的部分,增加0.15%,另外,高于7118元的,每个月增加3元。假设我是在北京市拿养-老-金,每个月大约要少41.4元,增加幅度就就进一步下降到0.69727%。同样是直辖市,沪京两地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主要是北京市的方案更加具有“普惠性”,也就是“扶低”和“助老”,对于大多数而言,大头是与工龄挂钩部分;上海增额部分,对大多数而言,定额增加部分是大头,在向年长者倾斜的标准和去年一样,在整体增幅由3%降为2%的情况下,助老力度其实比去年大,但在扶低方面比北京市力度小一些。偶然看见一个视频,是关于北京市养-老-金-增加方案的,我看里面的评论大部分是正面评价,认为这个方案可以推广到全国,理由就是认为公平,有利于缩小差距。

其实,上海市城乡差距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甚至可以说在全国是最小的。2024年上海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是1490元,在全国是最高的,比第二名北京市的960多元高出一大截,比第三名的天津市300多元更是高出不少,今年每人每月增加65元,达到1555元。首先,从平均水平看,上海市城镇职工平均养-老-金大概是5400元左右,仅次于西藏,排名全国第二,与农民平均养-老-金1555元相比,大约3.5:1,这和许多地方的十几倍乃至二十多倍差距不能等量齐观;其次,上海市农民养-老-金今年每个月增加65元,比全国的农民普遍增加的20元高,甚至与部分省份城镇职工平均增加额度几乎差不多了。

总体来看,就养-老-金增加的具体金额看,是试图缩小差距,就今年而言,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金上下差距就比较小,实际增加金额绝大部分在100元上下,低的可能50元左右,高的可能接近180元左右,这在今天的收入水平下,这种差距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啥?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其中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五个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了解了最宏观、最抽象意义上的这些理念,也就不难理解非常微观的这些做法了。

此前在2008-2015年间有那么连续七八年养-老-金增长10%,按照72法则,每7.2年就翻一番,也就是养-老-金水平由10002000,、20004000,那些老同志乐呵呵、笑盈盈的,每年到了6、7月份,就开始憧憬接下来一年。过了十年后,现在增长率来到了2%,同样按照72法则,大约需要36年才能翻一番(精确计算大约需要35年)。假设这个2%一直维持下去,一个人在50岁55岁60岁退休后,以现在的人均期望寿命,或许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穷其一生,恐怕也没办法翻一番了。

或许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每年增幅会维持在2%上下,理由如下:

第一,经过近二十年年复一年的调增,基数已经提高了不少,甚至比同期的GDP增长率还高,一般来说,当基数扩大后,继续大幅成长的空间就会压缩。

第二,众所周知,我们现在面临的大环境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逆-全-球-化的逆流与贸易保-守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明显抬头,这对我国产品出口产生影响,而内-需不畅也是严-峻现实,这些因素会制约经济发展,进而也会影响劳动人民的获得感。

第三,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问题属于民-生问题,而社会福-利等开支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状况。但是,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进入新世纪后的2001-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率都超过10%,其中前十年除了2009年,其他年份均在20%上下,然而,在2014-2024年,只有2021年由于2020年众所周知的特殊原因造成负-增-长以至于基数下降而超过了10%,其他年份全部在10%以下,其中更有五年是低于5%、两年低于1%,尤其是2020年负-增-长3.9%。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率不断下降是与财-政-收-入增长率基本上是同步的,而最近几年的这个增长幅度其实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

第四,1962-1973年出生的人口,平均每年有差不多2700万人,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这些人已经或即将退-休。而且,这些人中很多人离开乡土出门打工,并且参加了社-保,即使留在农村,基本上也参加了农-保。换言之,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退-休之后是要领取养-老-金的。我国2024年底城镇职工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是1.4739亿人,等这些人加入进来,数字就会急剧增大,从供给侧看,压力陡增。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恐怕就难以做到人人周全了,只能是扶低限高。客观地说,目前各地区、各行业乃至不同时期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差距比较大,在许多地方农民养-老-金每个月只有180元上下的同时,有的地方有些人每个月可能是他们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不仅在同是老年人群体中形成了鸿沟,甚至与在职的大多数年轻人相比,也高出不少,实属反常。由此我们可以形成两个结论:第一,如果不对养老金增幅做限制,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新生儿数量不增加、退-休年龄不延-迟、缴-费年限不拉长、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整个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挑战,韧性就会打折扣;第二,如果不对领取较高养-老-金的人数和增幅加以限制,社会公平就难以实现。

我们前面提到过一个概念,即“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涵盖了私营单位和非私单位,也就是俗称的“社平工资”,还有人把它称为“基数”。社平工资关乎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核算,关乎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核算,关乎一个单位的运营成本的核算,所以,往往是万众瞩目。就退休人员而言,今年是2025年,今年退休的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要看2024年的社平工资。目前,许多省市自治区还没有公布这个数据,但从已经公布的4、5个省份看,同比有提高的增加幅度都不大,更有渤海湾附近某省、东南沿海某省和中部某省是略有下降或者说基本持平,均在负0.2%范围内,看上去比较温和,但这种不增反降的情况在我印象中是过去没有的,这也表明一直上升的动能不足了。事实上,这些下降省份从数据看,无论是私营单位还是非私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都是增长的,但基数是低于这个数字甚至是负数,这在我们前面谈到的上海市2024年社平工资只增长1.02%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一般来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不是增加以及增加的幅度,与GDP增速以及伴随而来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CPI指数、上一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变化、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相关,也与上一年城镇职工中领取养-老-金的总人数及其结构性变化有关。2024年全国GDP增速5%,一般公共预算增速1.3%,CPI为0.2%,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2.8%与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1.7%,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由此不难理解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幅只有2%。进一步展开看,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还只是初步的,也许再过十年八年,这种情况会变得严峻起来。从这个意义看,虽然今年我的养老金增幅不足1%但我已经比较知足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