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公众号里推的内容——达克效应,以前没关注过的理论,先粘贴维基百科上的内容:
达克效应(英语: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英语: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简言之即: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胀。
Kruger 和 Dunning 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反之,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
邓宁和克鲁格这两位研究者,因为这个研究,曾被授予 2000 年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
先自我审定下,我处在愚昧山峰上坡的路上,没有自信心爆棚, 偶尔会自我感觉良好,属于绝大多数人之一,没有什么特别可言。从愚昧到智慧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完的,可能很多人终其一生,连愚昧的山峰都无法到达,而我可能就是其中一个,谁知道呢。
这个图如果再加上一个坐标轴——行业领域,给每个人画一个立体图形,毋庸置疑综合考量,体积越大在智慧认知方面越高,而现实这个形状更趋于椭圆或者极小的圆。
全方位突破很难,也几乎不可能,个人增长最快的途径应该突破一个维度,拉长你最长的那条线。因为团队协作的环境更多,很少再提及木桶原理,更多的提长板理论。个人应该最大化的挖掘自我的优势,劣势队友补齐,闲暇之余再去补齐自己的劣势。
最可怕的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有劲儿无处使,没有优势的更为可悲。但人总会有优点的,需要自己去细微观察,或借鉴一些工具和一些有智慧的人点拨,总会有闪光点的。
大学时期,我作为一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辅修双学位,最终也拿到了专八。口语我不见得有多标准,最起码综合能力不会太差,但上次在流利说上测了下,结果只有level3,勉强英语六级的水准吧。
毕业后从来没用,完全荒废,曾经的那点儿优势全无,这个是另外一个话题,当时做职业规划欠缺思考,来什么工作干什么工作。任何事情,只要意识到问题,有一颗改正的心,为时未晚。但想说另外一个故事,大学时候听着就像假的,现在只剩佩服。
我闺蜜的表姐,本科是一个大专生,自学上华师,专业英语。在华师本科这几年里,大假小假,寒暑假都算上,这位表姐永远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学习,这份意志力有些可怕,我是很服气的。
毕业成绩优异,随之而来的是开挂的人生。这都什么年代,还有人能优秀到学校送她去美国念书,纯公费,在国外呆了几年拿的什么文凭细节我不记得了,但回来直接在华师任教。后来也没留在国内,还是去美国了,在夏威夷大学当老师,嫁的也是美国人。
这位表姐跟我一样,来自四五线小县城,从小到大见过的英语老师发音就没有相同的。她的英语自学成才,起点不高,但能狠下心付出。我没见过比她更励志的了,在华师跟她吃过一次饭,没有更多多的接触,所以也不知道具体什么触发她,给了她如此大的动力。
在英语这个轴上,这个表姐应该很早处于开悟之路,在她决定努力的那刻,隐隐约约知道这个是个契机,那时差不多对未来就有了安排。
能不断汲取新知识的人,先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但想要有所建树,光成长型思维还不够,还得有义无反顾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在某一个领域深深的扎进土里,最后才可能催生出一个种子,发芽长大。
成长型思维的人很多,但同时性格里刚好有坚韧和智慧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多。上次在辉哥奇谈下征友,有一句自我介绍是成长型,当时自我感觉良好, 觉得这是个优点。现在看来,这应该是一个中性标签,这种解释更为精准。
因为成长型的人其实只是比固化型思维的人有趣一点,运气好的话劳动回报率会高一点,再无特别之处。以后对于这点估计也没啥可值得高兴的。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做自己适合的事情都会创造价值。
愚人一枚,一切的一切都很普通,不管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让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是我最大的目标。
年后准备换工作了,初步定为咨询方向,这两年干的项目还拿得出手。英语很烂先捡起来,万一用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