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1
毋庸赘述,留存于后世的是作品,而非文学奖。能记住两年前获得芥川奖的作品的人,以及能记住三年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的人,恐怕并不多吧。您还记的吗?但是,如果一部作品确实优秀,并且历经时间的考验,那么人们就会一直将它铭刻于心。欧内斯特·海明威是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呢(最终获得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是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呢(获得了吗?),这样的问题谁会在意呢?文学奖虽然可以使某部特定的作品处于聚光灯下,但是并不能给它赋予生命。当然,至于文学奖也无需一一予以回绝。
没有得到芥川奖会造成哪些损失呢?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什么答案。那么,得到芥川奖会有哪些好处呢?怎么说呢,我也没有得过芥川奖,至于好处嘛,我觉得似乎也没什么。
不过有一点,自己的名字旁不会出现“芥川奖获奖作家”的头衔,这或许让我感到些许的喜悦。终究不过是幻想罢了:如果我的名字旁都标着这样的头衔,总觉得暗示着“你呀就是借助芥川奖的名号才走到这一步的”,这不禁让人心烦意乱。现在的我没有那样的头衔,可以说是一身轻松,也可以说是悠然自在。仅仅是村上春树(也只能是),似乎也不坏。至少对于本人而言,没什么不好。
不过,我并不是对芥川奖怀有反感之情(我反复说过,这样的事根本不存在),我仅仅是以我自己的“个人资格”写些东西,并且对于度过人生,有着少许属于自己的骄傲而已。这或许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但是对于我而言却弥足珍贵。
我大致估计,习惯性地、积极地阅读文艺书籍的人,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这百分之五可以算是读者人口的内核吧。现在,经常听到“摆脱书籍”、“摆脱铅字”的口号,某种程度上而言现实就是如此,但是那百分之五的人,即便有来自上面的强制命令“不要读书”,恐怕还是会以某种形式继续读书吧。就如同雷·道格拉斯·布莱伯利【2】的《华氏451度》一样,为了逃避镇压而隐藏于森林中,大家依然背记书籍……普通读者即便做不到这一步,但也会在某处静静地坚持读书吧。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1】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诗人、翻译家。他的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篇小说、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以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2】雷·道格拉斯·布莱伯利(1920年8月22日-2012年6月6日)是美国科幻、奇幻、恐怖小说作家,代表作品有《火星纪事》及《华氏451度》。除小说外,布莱伯利也著有多部散文集、诗集,并从事广播剧、电视、电影等剧本创作。
一旦培养了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多数情况下是在年轻的时候培养起来的——就很难断然放弃读书。手边虽然有YouTube和3D电子游戏,但是一有空闲(或者即便没有空闲)就会拿起一本书仔细阅读。世界上每二十个人中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我就不需要对书籍和小说的未来抱有太多的忧虑了。电子书籍之类的东西,目前还不用过多担心。纸质也好、画面也罢(或者是《华氏451度》中的口头传承),媒介•形式到底是什么并没有太大关系。喜欢阅读的人自然会拿起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这样就足够了。
我真正担忧的是,我自己应该向这群读者提供怎样的作品呢。除此以外的事,不过是些周边事象而已。所以说起日本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大致有六百万人的规模。只要具有这样的市场,作家们总能维持生计吧。如果不限于日本,而是将目光瞄向世界,那么很显然,读者的数量还会剧增。
但是关于这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正面接触文学的机会并不多。而且这样的机会现在还在不断地减少。所谓的“摆脱铅字”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现如今恐怕——这也不过是个大致估算而已——有至少一半的人,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是知识性的娱乐,才对文学产生了兴趣,才想着有机会拿起一本书试着读读。他们可以说是文学的潜在接受者,用选举作喻,他们属于“浮动票”。所以为了这些人,需要开启一些窗口,或者说是需要展览室之类的东西。而现如今,或许芥川奖正充当着这种窗口或是展览室(目前为止一直这样充当着)。用葡萄酒作喻,它如同薄酒莱葡萄酒【3】;用音乐作喻,它如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用长跑作喻,它如同箱根驿传【4】。当然,诺贝尔文学奖也充当着那样的角色。不过如若谈论起诺贝尔文学奖,话题就会变得有些复杂了。
从出生到现在,我还没有担任过任何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也不是没有被邀请过,不过每次我都拒绝道:“非常对不起,我做不了评审委员”。因为,我觉得自己并不具有担任评审委员的资格。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太过自我化的人。我这种人,对自身拥有一种固有的幻想,并且拥有一种赋予这种幻想以形态的固有程序。为了维持这种程序,就不得不从全面性的生活方式转变成自我化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顺利地写出作品。
不过这终究是我个人的标尺而已,只适合我自身,我觉得并不适宜于其他作家。虽然绝对没有“除了自己的做法以外,其它的做法统统排斥掉”(虽然与我的做法不同,却让我怀有敬意的做法,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但其中“这种做法怎么都无法与自己融合”或者“这种做法无法理解”之类的情况也是有的。尽管如此,我只能围绕着“自己”这个转轴,瞭望事物、做出评判。说好听一点,这是个人主义,如果换成其它词汇,就是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如果我依据这种任性妄为的转轴和标尺,去评价别人的作品,那么被评价的人肯定会难以忍受吧。先不管已经拥有固定地位的作家,如果要让我的扭曲的世界观去左右那些刚刚展露头角的新人作家的命运,我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这样说来,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放弃了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呢,或许就是这样吧。我透过“群像新人文学奖”这个窗口,得到了一张进入文学世界的入场券,开始了作家的职业生涯。我觉得如果我不曾得到这个奖,或许自己就不会成为小说家吧。可能我会想“算了算了”,然后什么都不写,就这样了却一生吧。那么,难道我不应该肩负起给年轻人提供相同服务的责任吗?世界观即便有些扭曲,但如果努力依然能把握最低限度的客观性,难道我不应该为了晚辈而发行入场券,给予他们机会吗?如此说来,确实应该这么做。不努力去这么做,完全是由于我个人的怠惰吧。
【3】薄酒莱葡萄酒:它是生产於法国中部偏东的薄酒莱地区的葡萄酒种类。拥有压倒性的产量与销售量及强势的行销。
【4】箱根驿传:正式名称为东京箱根间往复大学驿传竞走,是一项驿站接力赛,由日本的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等人,于1920年所创办,现时由关东学生田径联盟主办,读卖新闻协办
不过我希望大家能理解,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尽可能持续创作出品质优异的小说,并将它们呈献给读者。我目前还是现役作家,换言之就是还处于发展途中的作家。现在自己要做些什么呢,以后自己做什么才合适呢之类的问题,目前我也正处于摸索试探的过程中。文学,可以说是战场的最前线,在这里我以血肉之躯与他人刀刃相接。在这里生存下去,并不断向前迈进,就是我被赋予的任务。以客观的眼光阅读评价他人的作品,并肩负起责任去推荐或驳回之类的事,目前还不属于我的事业范围。如果要认真地去做——当然,要做就只能认真地去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意味着自己工作中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会被剥夺。老实说,我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或许确实存在着能够兼顾两者的人,但是对于我而言,能够做好被赋予的任务,就已经精疲力竭了。
这样的想法会不会太自私呢?是的,太自私自利了。我并不想反驳什么。我甘心接受大家的批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出版社因为召集文学奖的评选委员而大费周折。至少,我没有听说过哪个文学奖因为召集不到评选委员,而遗憾地被废止。另外,我发现世间的文学奖数量在不断增加,感觉似乎日本每天都颁出文学奖。所以,即便我不担任评选委员,“入场券”的发行数量也不会减少,也不会出现什么社会问题。
还有一点,当我评判别人的作品(候选作品)的时候,如果有人质问我:“那么,你的作品又怎么样呢?你有资格在那里指指点点吗?”,对此我无言以对。实际上这个人说的没错。所以我尽量避免这样的窘境。
虽然这样说——我也想明确地予以回绝——但是对于作为文学奖评选委员的现役作家们(或者说是同行们),我并不打算说三道四。在真诚地追求着自己的创作,同时还能将客观的评价给予新人作家的作品,这样的人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人们,他们能够顺畅地转换自己头脑中的开关吧。并且有些人确实不能不接受这样的职责。虽然我对这样的人怀有敬畏和感激之情,但是很遗憾我自己却无法胜任这样的职责。因为让我去思考某件东西并做出判断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有时即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出的判断可能还是错误的。
关于文学奖到底是什么,目前我还没有太多谈及。因为,在很多场合下,得不得奖与作品的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关联,而且这样的话题比较能引起世人的注意。不过正如我起初所说的,我偶然在文艺杂志上看到关于芥川奖的简短消息后,突然觉得差不多也是时候粗略地谈谈自己的想法了。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遭受一些奇怪的误解,并且,如果在某种程度上不给予纠正,恐怕这种误解就会被当作一种“见解”而固定下来吧。
不过关于这些东西(哎,这样说可能很无礼),想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越是坦诚相言,越是让人觉得满口谎言、傲慢无礼,就如同扔出去的石头,又重重地反弹回来一般。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诚恳地把事情的本来面目讲出来,才是上上之策。肯定有人能理解我所要表达的东西吧。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的资格”。说到底,文学奖不过是起着从侧面支持这种资格的作用。如果作家没有创造出业务上的成果,那么也就不会有回报。当然这也并非定论:如果一种文学奖能够以某种方式对这种资格产生补助作用,那么对于作家而言,这种文学奖就是“积极的文学奖”;如果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反而产生阻碍和麻烦,那么很遗憾,它就不能被称为“积极的文学奖”。如果是这样,艾格林就会迅速抛弃奖牌,钱德勒恐怕也会拒绝去斯德哥尔摩——当然,在那样的情况下,实际上他们会怎么做,我也不知道。
因此可以说,文学奖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是不同的。这其中包含着个人的立场、人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难以一概而论、一并处之。关于文学奖,我想说的就是这些。难以一概而论。所以我也希望别人不要一概论之。
算了算了,虽然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些,但是估计也不会起多大的效果吧。
(第三回译完,敬请期待第四回《关于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