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书店买到这本书,塑封包装。回家打开书,竟然是一部童话!索性一口气读完吧,原来,《布伦迪巴》是献给孩子的童话,《附记:囚笼里的自由之花》则是写给成人的随笔。
童话很一般,附记很精彩。
1944年的6月,特莱津集中营上演了一场儿童歌剧,创作者和演员都是集中营中被囚禁的犹太人,歌剧的名字就叫《布伦迪巴》。该剧总共上演了55场。后来,包括创作者、演员(主要是儿童)以及坐在台下观看演出的犹太人,绝大部分都被转运至奥斯维辛惨遭杀害。
作者刘耀辉就是根据这部儿童歌剧,改编创作了同名童话《布伦迪巴》。该书的相关背景与史实,请大家自行上网查阅,恕不赘述。在附记中作者介绍了很多描写儿童惨遭纳粹屠戮的经典著作和电影,我挑选出部分与大家分享。
被害儿童遗著:
1、《安妮日记》
2、《汉娜的手提箱》
3、《彼得·金兹的日记》
彼得·金兹幸存的妹妹,在2012年一封写给小学生的公开信中这样说道:“教育是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基础。然而,有些时候,教育会被用来传播仇恨、谋杀以及非人道的意识形态,例如纳粹主义……150万名犹太儿童在大屠杀中丧生,而彼得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彼得的故事能充分体现这一非人道的恐怖行为所导致的巨大损失。我也希望,他的故事会有助于指引下一代人传播真理而不是谎言,并且引导他们去创造而不是破坏,去帮助而不是伤害他人,去展现关爱而不是仇恨。”
我认为这段话应该也让每个中国的孩子读一读,这是一针心灵的疫苗,能够抵御仇恨的种子在心田发芽。
关于二战纳粹的电影数以千计,介绍几部我看过的:
1、《辛德勒的名单》
2、《美丽人生》
3、《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4、《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
卡夫卡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我们应该只读那种能够戕害或刺痛我们的书。如果我们读的书不能像当头棒喝一样使我们清醒,那我们读书还有什么用呢?……我们需要阅读的书应该如同灾难一样影响我们,让我们悲痛欲绝,如同我们深爱的人辞世,如同我们孤零零地被驱逐到森林中,如同自杀。一本书必须是一把斧子,能劈开我们心中冻结了的海洋。”
有一种书毫无价值,全篇都是正确的废话,说的没有错,但是不能带给你思考与启发,所谓滥大街的心灵鸡汤。
好的电影亦复如是。
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在1955年警告世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犹太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在2002年说:“奥斯维辛之后,只能写奥斯维辛的诗。”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背叛历史,历史就会重演;如果历史重演,我们都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