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太阳已经开始降罪于人,我一个人走在林荫小道上,听着午间广播剧,倒也挺是悠闲。剧中一对男女正吵着架,又是这无聊的桥段,正想换台,就听剧中的女子吼道:“你以为!你以为!哪来那么多你以为,你有考虑过我的想法吗?每次都是我来将就你,你怎么那么自私”。而这两句极为大声的“你以为”勾起了我的思绪。
每个人一出生就开始接受着来自于父母、长辈、老师的思想教育,曾经对于这些思想我们欣然接受,直到我们渐渐长大,窥见了世界的一角,我们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我们开始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我们开始践行家长眼中所谓的叛逆:我们宣扬着思想的独立和自由,我们偏执的认为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直到有一天,我们也开始对着别人说:我认为这样这样,我觉得要如此如此。直到别人也忍无可忍,吼出这句“哪来那么多你以为”时,我们才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曾经自己讨厌的的那类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同时还十分的确信自己的思想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告诉别人时才会如此的理直气壮。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其实道理很简单,想一想自己一路走来,自己的思想经历的这些变化,不就是一个不断推翻不断重建过程吗?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好像也没少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如果现在我们认为曾经的那些思想是错的,那谁敢保证未来我们不会觉得自己现在的思想很可笑呢。在设想,如果自己的思想是错的,还在那夸夸奇谈的指导别人,那岂不是贻笑大方了。
有一句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里的老人指的是人生阅历丰富的年长的人,而现在每个人都想做别人的这个老人。在此我们暂且认为这些老人的想法是正确的。可想法正确,就该让别人听你的吗?就该反反复复强调吗?省省力吧,没用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思想也是有我们所经历的这部分人生而造就的,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来说,可不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而《庄子.秋水》中提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遇到,束于教也。这句话透露着浓浓的无奈感,也告诉我们,不是什么事都必须要去解释的。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想在有生之年遍览世间美景,亦或是参透所有的知识都是不现实的。所以,饶过自己,也原谅别人。
当然,今天,在此谈论这个话题并不是说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在于要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是说不要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说要怎么去接受。
人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不然就是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必要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人可以说,那些人不能说,这是一个前提。对于那些不能与之道的那自然是不说就好,和那些可以与之道的那就要看说的方法了。有些人在说话时很直接,往往既达不到目的还容易伤到人,好心办坏事。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是否可以在我认为什么什么之后加一句你觉得呢,是否可以先将主动权交还给对方,让对方先谈谈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自顾自的喋喋不休呢。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更为谦逊一些,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未必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举动。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总免不了要听别人的想法。我们不可能全盘的接受,可在听时,我们是否可以有一种反思的精神,在心里告诉自己他的想法是不是也有可能。在别人说完之后,是不是可以说一句:“你的想法我暂时还不了解,让我先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如此。”让我们带着宽容和求变的心态,是否可以减少更多不必要的争吵,是否可以让交流更加和谐。
既然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将他们的思想强加在自己的身上,那么也请我们别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我的想法,你们说呢?
其实,文章开头的那句争吵之所以会被我如此的在意,是因为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告诉过我:“讲道理讲道理,你除了和我讲道理,你还会讲什么。”我想我这不就是在往别人身上强加自己的想法吗?想来如果不那么自我,如果早些知道为你好和对你好区别,不那么自以为是,或许……因此,我只是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不要犯我犯过的错,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