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木
“不想”,很简单,你只需要张口。不用太大,这两个字已经吐出来了,像一天中的闲言碎语一样廉价。
从高中到大一,有很多人羡慕我,说我佛系也能学习靠前。暂且不管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标签,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她们的室友、同学都特别努力”。(这里用“她们”是因为没有一个男的问我这个问题)我该怎样回答她们?
我只好用现身说法来讲:“我也是这样啊,坐在班级最后我感觉自己是最不努力的人啦。并且效率也不高,一边看杂志,一边焦虑着。有时我很生气,中午有些女同学不睡觉硬要学习。我真想把她们的笔夺了折断彻底让她们滚蛋。后来我渐渐懂得,人是要走不同的路的,就算是同一条路,也有不同的走法。我喜欢随心散步,她乐意快步直行。没关系,都是自己的选择罢了。”
在这里我不想谈效率问题,我不认为做自己的事效率就很高。但我想说,你可以不高效不努力,但一定要不留遗憾地走完这一趟。你一直处在焦虑之中,原因就是别人都太努力。这不是很可笑么?可事实确实如此,你可以反思一分钟,想想有没有那么一刻想要把努力的人干掉。
如果你要问这些慢行者后来怎样了,大多数都被社会发展挤到了快速车道上。我们难以否认,不然肯定被认为是消极避世。不知从何时起,理想主义者被社会唾弃。我不是说快行的人就没有理想,而是想同情那些原本有梦的慢行者在快车道上出了车祸。于是他们换了一辆符合时代标准的新车。然后他们慢慢磨合,最终跟上了他人的步伐,在快车道上一往无前。他们的那辆旧车也在尘封的轨道上一往无前。而出了车祸以后,首先是身体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健壮,其次也会更小心翼翼地生活。可是原本颗有模有样的星星就这样变得圆滑,在夜空中再站不住脚,落进深沟里。
但有趣的恰恰在此,这不是一个归隐田园,遗世独立的时代。所以在成功地在逆风的方向起飞,俯瞰时代的快车道就变成了一件更有成就感的事。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得回到最初的问题:你想用焦虑喂饱自己么?“不想”,我们都这样回答。
可你在读书的时候会想这是否有利于升职,你在交女朋友的同时会想未来是否能步入婚姻的殿堂。管他呢!裤子都脱了你告诉我你来例假?我们的人生需要策划,但不需要每一步都按照策划走。最近我在做一篇关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推送,我问我的理科朋友:“要是午睡后发现还有两分钟就上课了,你会怎么办?”他不假思索地答道:“直接冲过去,再怎么也不能耽误上课。”这违反了我的常规认知。我说我会去图书馆或者操场,然后看书写诗。他冷冷地说:“我想任何一个985的学生都不应该翘课。”我没有回答,但我想这个分歧不能责咎于文理之别。他说的没错,按学校的规定,我不应该翘课,但恐怕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类似的规定。难道我翘一节课就不配在这里读书了?事后我冷静下来,觉得我们选择的道路不同,不能怪他,也不能怪我。他可能认为看书写诗是没用的事,但在我的生活里,它们是比上课重要一万倍的事情。
我一直都信奉一句话:“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梁文道先生在《悦己》中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你在焦虑的沼泽乱抓一气只会越陷越深。你嫌这个没用,那个没用,你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却在不作为中越来越焦虑。焦虑从来不是一件值得焦虑的事,正如死人不应该再恐惧死亡。
我们不得不与焦虑为伴,焦虑起码能说明你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在意的。但过度焦虑纯粹庸人自扰,如果你时时刻刻担心对手超车,你就不得不回头看,在这瞬间,那些单纯追梦的人就会毫不留情的超过你。
走在时代的快车道上,放弃就意味着坠崖。但前路漫漫,你没有必要焦虑,也没有时间焦虑。你只管往前,一个人走好一个方向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