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9阳明传习录读书笔记

阅读书籍:《阳明传习录》上

有效时间: 1小时

阅读困难:没有

阅读收获

【1】王阳明“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读。①学:学习摒弃人欲,存养天理。朱熹认为学习是后觉者效法先觉者的过程,只说了为学的一件事,而且是向外求索。②时习:时时修习本心。③说:“天理道义愉悦我心的”喜悦,人心原本就会对天理道义感到愉悦,好比眼睛喜好美色,耳朵喜好美声,只是被私欲遮蔽牵累,才会不愉悦。

【2】王阳明对两个用功方向的辨析。专注于德性存养的人,每天都会发现自己德性上的不足;专注于知识见闻的人,每天都会发现自己知识的富余。每日发现自己德性不足的人,德性便会日益富余起来;每日发现自己知识富余的人,德性却会日益不足。

【3】王阳明对心的体悟。心是指那个使得视、听、言、动得以可能的东西,也就是天性、天理。有了这个天性,才会产生与性相对应的生生之理,这就是仁。天性的生生之理,表现于眼睛便能看,表现于耳朵便能听,表现于口舌便能说,表现于四肢便能动,这都是天理的作用。天理就其主宰身体而言,称为心,这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没有真正的自己,就没有身体。可以说得之便生,失之便死。如果真的为自己的身体着想,必须时刻在真正的自己上下功夫。

【4】王阳明对率性与修道的解读。率性是“自然而然真诚的人”的事业,所谓“通过诚挚之心明白通达,是天性使然”,修道是“想要做到真诚的人”的事业,所谓“由明白通达养成诚挚之心,是教化使然”。圣人率性而行就是大道,圣人以下的人做不到率性,对于道的理解难免有过或不及,所以才需要修道。人能够修道,就能够不违背大道,恢复天然的本性,也就是圣人率性而行的大道。“戒慎恐惧”就是修道的功夫,“中和”是恢复本然的天性。

明日计划:阅读传习录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