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到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野外池塘旁的花又谢了,眼看又过了清明时节。那东风看似甚恶,吹醒了梦中的我,云母屏风之内乍暖还寒。想当年,曾经在曲折的岸上举杯豪饮,那摇曳多姿的杨柳,曾经是我系马的地方。如今美人远去,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前世的经历,只有飞燕还记得清楚。
曾经有人在街巷的东头,看见过那位美丽的女子。旧时的愁恨如春水滔滔不绝,如今的惆怅,又如千山重叠。料想在明天相聚时刻,也可能会再续旧日深情。我也许会惊讶的问她:近来又添了多少白发?
(解析)这首词作于孝宗淳熙五年(1178),作者从江西安抚使受诏入朝任大理少卿,沿江而下,路经此地,想起了一段往事,由感而题此词于村舍之壁。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节后花落谢起,接着续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倒里头,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年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有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他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
上阕中,“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乐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时也是这个季节。暗含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之旧游之梦,“一枕寒怯”只孤单又暗称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此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只飞燕在你那的向人诉说,为人惋惜不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此时不得复检,笔落之处,愁思可见,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
此词下阕则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到绮陌东头,行人长见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初于年底,指美人足。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
辛弃疾词郁积如山,欲说还羞,清真所为笔触纤细,笔笔勾勒工笔仕女图;稼轩做成的却是洒脱爽健,一笔挥就的泼墨意画,这艺术风格上的迥异,是词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同时也能看出嘉轩词作风格之独特,确实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