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呱呱落地开始,你是否就已准备开始“陪读之旅”了呢?
你的陪读是从宝宝多大的时候开始的?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解答。有人说,“呵呵,娃还在我的肚子里,我就开始胎教,给他(她)听音乐,听英语了!”这可是真够早的。还有人说,“陪读,我哪有时间?我自己上班,忙家务都来不及,陪啥呢?”
孩子读书,我们要不要陪呢?
孩子小的时候,他是需要父母轻轻地朗读来陪伴的。父母的声音就是孩子的最亲切的依靠。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大人仍然可以读书给孩子听。
陪读,我们可以做到哪些呢?
1.打开一双会看的眼。
孩子的早期阅读大抵是从图画书开始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绘本”。绘本以丰富、夸张、充满幻想的画面,生动、精妙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大概从孩子三四个月开始,他们就开始对可以翻动的书页,彩色的画面产生好奇。到了六七个月,你可以让孩子靠在小椅子旁边,帮助其开始“看书”了。这时候,孩子在看什么呢?在看图。如果能边看图,边配上简单的文字讲解,孩子会更有兴趣。也许孩子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他却可以从熟悉的声音中去感受一种“阅读”的氛围。
到了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了,阅读的范围也开始扩大,文学绘本,科学绘本,生活习惯类绘本,都可以囊括其中。孩子对绘本中丰富的画面就更有探究的欲望了,常常,讲完一堆绘本后,你会发现,孩子可以静悄悄地在一个地方,自己在“看书”,有时候可以看很长时间。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绘本中一遍又一遍地温习着自己喜欢的画面,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有时候还会把自己当成其中的形象。比如,将《恐龙大陆》系列5的《三角龙与大海龟》,四岁的儿子就喜欢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个小三角龙——小角。而爸爸妈妈则被扮演成大坏蛋——暴龙达斯或者是大角爸爸。在这本书的最后,有很多关于不同类型海龟的介绍,孩子对这部分图片也非常感兴趣,他会一遍又一遍地问:“这是什么龟?”时间久了,他会判断,“你说得不对,这不是枯叶龟,这是星丛龟。”
读图,孩子从这里认识世界,建立起自己初步的知识体系甚至是世界观。
2.培养一双会听的耳朵。
陪孩子讲故事的时光是美好的。晚餐后的时间是雷打不动的“故事时间”。孩子会和你软磨硬泡,“妈妈,给我讲一本吧,就讲一本。”常常禁不住他的纠缠,“好的,就讲一本哦。”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安安静静地爬到腿上,靠在书桌前,有时候,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听,听熟悉了的书,他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自己先“讲”了。一般,一本书讲完,他会很守规矩地去自己玩,过一会儿,再来一轮新的“骚扰”——“妈妈,忙好了吧?现在可以再讲一本吗?”
在日复一日的陪读中,孩子会不经意地“爆出”一些熟悉的话语,有时候只是一些简单的词语,有时候,是一个简单的语境。比如,《恐龙大陆——三角龙与大海龟》,当惧龙达斯下海的时候,孩子便会笑着说,“他像大鳄鱼一样摆动着尾巴。”孩子可能很好奇,咦?大恐龙像大鳄鱼!
听书,孩子可以听到一个更加立体的世界。
3.训练一个会思考会想象的大脑。
在讲《乒乒和乓乓钓大鱼》一书的时候,孩子看到书中夸张离奇的图片,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比如:一条肚子很大很大的小鱼;一只脑袋超大超大的章鱼;一条身体很长很长的鳗鱼;一只钳子很小,一只钳子却长得比身体大好多倍的螃蟹……在大人看来,这些画面是多么的荒诞,不现实,对孩子来说,这些确实奇妙而有趣的。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从这里开始,他们会渐渐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更多地接触到真实世界的时候,他们才会去比较和回忆,曾经有这么一些不可思议的形象曾经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印记。
“怪味豆哲理绘本”之《小方和小圆》,讲述了当小圆从圆圆的小门进了“教室”之后,小方却因为自己有四个尖尖的角进不了教室,小方怎么试都进不了教室,孩子着急地问,“进不去怎么办呢?”于是,迫不及待地往后翻,哦,小方真会想办法,把小圆门也剪出四个角啊,果然,小方顺利地进了“教室”。陪读,给孩子更多的机会来思考、解决不同的问题。
陪读的路说长也不长,且陪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