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回到老家,我听我妈说我的一个表姐要嫁到西北。
表姐和我一样在广州工作生活,但她比我早参加社会工作,她已经在广州工作生活有接近十年了,她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个西北男生,两个人相处了有两三年了。
这个国庆,表姐回家跟家人商量婚期。听我妈说,表姐家因为这事,全家人是展开了很激烈的讨论。
表姐的爸爸,我舅舅不同意表姐嫁这么远,舅舅是害怕以后表姐受到委屈了,家人都不在身边,路途又遥远。
表姐说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以后回家也是很容易的,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
听到这个消息,我也陷入了沉思。
“远嫁”,是横亘在无数女性婚姻路口的一道选择题,但它好像没有标准答案。
我一个堂姐,远嫁700公里左右。现在堂姐爸妈六七十岁了,没有去过一次堂姐家,就一个堂哥去过一次,堂姐很少回来娘家。
有一次她回来娘家了,我和堂姐在她家门口聊天,虽然她没有说后悔两个字,但我听出后悔的意思了。她说她嫁之前也觉得交通方便,可以随时回家的,大家都还在广东省,但是结婚后却很少回家。原因主要有两个,钱是主要原因,二个就是时间。
因为就堂哥去了一次,她说自己没有娘家撑腰的感觉,可能远在他乡的堂姐是受了委屈之后觉得无处可去,然后婆家人变本加厉。
远嫁,像是一场豪赌,赌输了,吵架后都无处可去,想找个地方哭一哭,还会舍不得离开孩子身边。
许多人在孤独的同时,还得假装坚强。跟家里人打电话,还要告诉妈妈说:“妈,我很好。”
村里有个比我大不少的姐姐,她远嫁到了好像湖南一个挺偏的村子。
她嫁过去之后,每次给家里打电话,语气里总透着轻快,跟她妈妈说自己过得挺好的,条件也还可以。
有一年农闲时,姐姐的爸妈就坐车去看看她女儿。
农闲时村里女人们会坐在一块儿拉家常,她妈妈聊天时聊到这趟旅程,边说眼泪边出来:“女儿那边很偏,过了一山又一山,好像山没有尽头一样,没有像我们这样这么接近圩镇,可以购买新鲜肉和蔬菜,那边是杀一只猪,把肉腊起来,可能几个月才会出一趟圩镇...”
姐姐妈妈擦干眼泪说以前总在电话里说过得好,性格要强的她怕我和她爸说她现在知道后悔了吧,总是报喜不报忧。
那些善意的谎言,不过是远嫁的女儿怕家里担心,硬生生藏起了日子里的难,只把安稳的模样展示给爸妈。
不过,远嫁也不全是这样的心酸。我有个初中同学,当年不顾家里反对嫁去了陕西,如今的日子过得比在老家滋润。她的老公和婆婆都对她很好,每天都是容光焕发的状态,看她朋友圈,她每年寒暑假都带孩子回来娘家这边,也偶尔带爸妈过去陕西那边住几天。
所以,远嫁的距离不可怕,只要身边人把你放在心上,再远的他乡,也能变成安稳的家。而嫁得近,也不等于嫁得好
嫁得近就是不用适应完全陌生的方言,饮食习惯相差不大,不用发愁逢年过节回谁家,想吃妈妈做的家常菜,开车一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到家;家里有事一个电话,回家帮衬也快速。
我和男朋友是同个镇上的,这样的缘分,好像悄悄为我避开了“远嫁”那道选择题里的纠结。
我觉得,远嫁不是幸福的保证,也不是不幸的根源。我们女人的归宿不是距离的远近,而是选择的智慧和经营的勇气。
嫁给对的人,远嫁是美丽的远方;嫁给错的人,近嫁也是无尽的煎熬。
我愿所有远嫁的姑娘,都能被温柔以待,也愿每一个为爱奔赴的人,既有奔赴的勇气,也有守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