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说过了年,人就大了一岁。
记得9岁那年,大人问我:多大了?那时候总是特别自豪地回答:“过完年我就10岁了。”那时候总想着快点过年,快点长大。
但是人过了20岁,却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年龄。凡是听到别人说:“天呐,过完年你都25了……”就会急着辩解:“我周岁24呢。”
一年过一年,时间过得飞快。
而比这个更可怕的是,我们在某个年龄却没有那个年龄该有的成熟。
很久以前,听说外国人只会把孩子养到18岁,往后的日子都是孩子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这个跟国内的情况不同,中国的大多数年轻人,18岁的时候还拿着父母的钱泡妞或者给自己买化妆品。
像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可能还会跟父母一起住。
02
我同学孔雀小姐,家住在广东的某个小城镇,从小家境就不太好,加上兄弟姐妹也多,所以她高中毕业后就选择到深圳打工,后来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熊猫先生。
熊猫先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深圳长大,家境优越。
可在孔雀小姐眼里,熊猫先生就是一个没断奶的大龄儿童。
“EQ很低的那种吗?”我问。
“不仅仅EQ低,他长这么大,连饭都不会做。”
“很正常啊,现在的社会,20几岁还不会做饭的人大有人在。”
“不正常,像我们家的孩子,10几岁都能照顾自己了。你知道吗?如果他父母不在家,他简直可以不用吃饭。”
“唉,都是被家里宠坏的。”
孔雀小姐点头如捣蒜,又接着说:“他们家的男人不用做家务,只要负责赚钱养家就行。”
“那你们结婚后,你会很累,要照顾公婆,孩子出生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
孔雀小姐愣了一会儿,苦笑道:“你不知道,有一次,他父母回老家,我过去跟他一起做饭,他还说想让我尝尝他的手艺。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做了一道菜,清炒土豆片。”
“能吃?”
“哪能吃啊!蒜头和葱都没有放,土豆切的那是一片薄,一片厚的,这也就算了,连水都不放,喏,煮出来是半生熟的,他自己吃了。”
“哈哈哈哈哈。”我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就问他这些年是怎么活过来的。”
“他怎么说?”
“他说,‘有我妈呢’。”
我拍了拍孔雀小姐的肩膀,安慰道:“别担心,以后结了婚,你经常让他下厨,做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孔雀小姐叹了一口气,说:“难,他妈妈都舍不得让他动手,从小到大连家务活都没干过。”
03
说起做饭,我也很惭愧。
三年前,我连打煤气都要走得远远的那种。
我爸总说,女孩子不用学做饭,结婚后自然就会了。但是我妈很担心我,20几岁的人,还不会照顾自己。
前年,有段时间,我爸生病住院,我妈让我煮点白菜瘦肉粥给我爸送过去,她在电话里交代我米和水是1:3的比例,瘦肉和白菜要切碎,当时我觉得我是照着做的,结果做出来的成品就像饭一样,还一点味道都没有,我妈为此骂了我一顿。
“20几岁的人连粥都不会煮。”
记得那次我爸在医院住了大概2个月时间,他每天的粥都由我来负责,可能是因为做得多了,慢慢地也掌握了一些技巧,不至于把粥做成饭,但有时候煮得太清,像水,有时候又煮得太稠,像米糊。
我妈说我没有做饭的天赋。
后来,我爸出院,亲自传授了我做菜技巧,我一边看着他做,一边偷偷记着步骤。
现在?
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出诸如红烧肉,酸甜排骨,可乐鸡翅,蒸水蛋等等这些简单的家常菜。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给我妈做了一桌子的菜,她很欣慰地说:“你现在的水准都不输你爸了,终于长大了,妈放心了。”
我没做声,其实心里比谁都明白,没有人不是被生活逼着成长的。
04
在学会做饭之前,我对做饭没有任何的兴趣。
这可能是人在面对新事物时难免都会产生怀疑和抵触的情绪,并自动为它们贴上“危险”、“我不会”、“我不想学”、“我不接受”的标签。
这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把原因归结为:
一方面是从小的娇生惯养让我们对家庭成员产生了依赖心理,遇到苦难就哭爹喊娘;
另一方面是更加完善的综合社区功能,随叫随到的叫餐服务,上门维修等等。
而且,在不远的将来,智能机器人、家庭声控系统的入侵都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听起来很赞,但同时我们也将有可能丧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的生活成本会成倍地增加。
这样,你还觉得很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