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一年半以前)开了个巨大无比的头,把给娃做英语启蒙这件事儿,上升到了“审视自己的信念体系”的高度,其实不算夸张。但大处着眼,还得小处着手。我的信念体系是啥呢?今天咱们就细说说我理解的“儿童学习规律”,看看Kingderpower和它到底是怎么相契合的。
参看上篇,请戳此处:
我为什么推荐Kingderpower(一)我是如何选择英语启蒙路线的
作为一个“高质量陪伴”的践行者和倡导者,在亲身的探索、实践之后,我对于“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一命题,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总结成一个公式就是:
孩子的学习=模仿+不断练习
所谓“模仿”,就是清楚明白的看到有人做了某个动作,然后照着去做;而“不断练习”则是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把这看到过的动作不断演练。这样的学习过程,调动了孩子的视觉(看到)、触觉(模仿、肢体语言)、听觉(听到),这些感觉像结合和循环作用,帮助孩子理解和内化,一个“新方法”就逐步变成了孩子自己的技能。
篇幅所限,这里不对这个公式进行证明,后文所述都是基于这个前提条件。
本文仅对照kingderpower的VCD视频内容,一一分析它是如何实现“模仿+练习”的学习过程的:
一、Catoo time:
在教材配套的VCD中,第一部分是一个全英文的动画片(别一提“全英文”就害怕,小时候咱们看唐老鸭米老鼠,都是一句对话没有的默片呢,咱还不是看的嘎嘎乐),卡通形象可爱、情节简单但生动,孩子通常都很喜欢看,而且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都能看懂——别小瞧这个简单的动画片,这个过程就是把需要孩子理解的东西(里面简单的英文语句)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视觉化呈现。孩子看懂了动画片,那些英文是什么意思连猜带蒙也都明白了。以0a第一单元为例,动画内容是一只小熊早上起床出门,看见谁跟谁说hello。即便是零基础的孩子,也能看懂说“hello”就是打招呼。
二、Act it out
这个部分是把动画内容由真人演绎一遍——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不信你试试,让娃一开始就看这部分,他多半看不进去。但放在动画片之后,一来情节相似理解容易,二来内容重复巩固学习,同一个内容两种方式呈现,既有一定之规,又有了变化不会枯燥,接受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三、let’s get moving
这是儿歌的“实体化”,把童谣编成了韵律操,用动作把儿歌给“表演”出来,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动起来。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孩子一边做,一边用肢体语言辅助理解和记忆英文的发音: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话到嘴边就是不记得某个单词该怎么说,但如果这个单词是和某个肢体动作相结合的,做一下这个动作,很可能就想起来了。一遍一遍做动作,就是在用身体的这些语言帮助巩固记忆。
四、Family fun
这是Kingderpower最妙的一个环节,值得我们多花点功夫来琢磨:
有些妈妈觉得,既然孩子都知道什么意思了,发音也学会了,那就应该“学会了”呀,怎么跟人打招呼的时候就是不肯说hello呢?这种想法绝非个例,以下这种问题就是代表:
我家宝宝听常用单词及句子有4个月,对This is my red coat. I am five years old.这类难度句型一听就知什么意思,也能流利复述。但日常让使用时总是不敢开口。
孩子的这种表现奇怪吗?一点都不!对照“模仿+练习”的学习规律不难发现,孩子看了视频做了操,顶多是完成了“示范、模仿”的过程,剩下的另一半“练习”都还没做呢,怎么可能自然而然的就在生活中运用呢?
回想孩子学母语的过程,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听家人说话,听到一岁半以后才慢慢开始应用。从一开始的单音节“ma”“ba”到叠词“妈妈”“爸爸”,发音怪异不说,用也很不熟练。我至今记得小熊一岁八个月左右只会说叠词,管空调叫“调调”。他学会的第一个三个字的词语是“猫头鹰”,一开始说“猫猫头鹰”,或者“猫头头鹰”,一晚上练了十几遍才把“猫头鹰”三个字给捋顺了说出来。
母语学习如此,英语学习又怎能例外?我们当然不会把一个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推出去跟别人“交流”,怎么能要求孩子在理解了hello之后下次打招呼就直接说出来呢?
因此,英语启蒙中,“想办法让孩子理解”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人为的给孩子设置练习的机会”则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都想赢怕输,这再正常不过,如果你发现“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好”,那么最保险的做法一定是“不去做”。不仅是儿童学习,成人培训也是一样啊,一场合格的培训一定会在课堂上设置大量的练习,保证学员能够在安全的“练习”场景下不断演练新技能、体验成功,这样你才可能会把这个技能迁移到真正的生活中去。
其实细看坊间流传甚广的英语启蒙方法,不管是鹅妈妈、廖彩杏还是安妮鲜花,任何一种英语学习都绝不可能只是“让孩子知道就行了”,都要一定要在互动游戏过程中,帮助孩子运用出来——英语是语言,语言就是拿来用的,这才是学习的目标——不过……这个关键的“互动练习”通常是由专业老师在专业机构里完成的——先别说人家会不会告诉你怎么做,就算告诉你了,你的操作性和执行力怎么样也是两说啊——缺失了这重要的一步,孩子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英语”。
而kingderpower最妙的就在于:family fun这个环节,已经直接把“怎么跟孩子互动练习”拍成了视频——玩什么样的游戏,怎么玩,需要哪些道具、要说什么台词、做哪些动作甚至怎么布景……都已经做好了范本,家长不需要绞尽脑汁去琢磨“怎么才能给这个儿歌设置练习场景”这种专业问题,你只要带着孩子一起有样学样就可以了——视频里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她带了个什么头饰、什么时候转了个圈,哪个环节说了什么话……
这就是又一重“模仿+练习”的学习过程啊:作为家长,我们学习的是“怎么教孩子英语启蒙”;而孩子呢?他就是在玩!哪个孩子不喜欢角色扮演,不喜欢过家家?把小熊小兔子的头饰戴在头上,多可爱啊,孩子可喜欢这个过程了。因为喜欢,他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你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给他的信息;因为他想玩,不知不觉的就说出了他学过的那些语句——就是在他觉得好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把英语给学了——这不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吗?
今天这篇的主题,是“kingderpower是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英语启蒙法”。因为有自己的信念体系,因为相信“孩子的学习=模仿+不断练习”,我推论出:以孩子的智力和生理心理发展规律,kingderpower的学习方式是孩子可以接受的。对于大多数掉进了“怎么给孩子英语启蒙”这个焦虑的坑里的妈妈来说,这篇内容已经够了——如果你看过了第一篇“信念体系”,也愿意认可这一篇的“学习规律”,现在就可以开始用kingderpower带娃玩起来了。
然而……也许要等你玩上那么三两个月才会发现——
学英语?那不过是一个顺带的目标,跟随这种“学习思路”,你将收获到更重要的东西:
当我们用这样有趣、好玩、无压力的方式来设置练习过程时,你教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两句英语,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他对“学习”这件事的良好印象——学习,是这样好玩的事儿啊!
要我说,这才是真正的……赚大了!
这部分,咱们下次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