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的袁绍,在战火纷飞的三国乱世,凭借着其“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以及自身“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的气概,可以说是最有资格一统天下的英雄。历史并没有给他机会,袁绍在官渡一战中败于自己的发小曹操,曹操自此确立了他的霸主地位。过了两年,袁绍便“驾鹤西去”,彻底退出三国舞台。
三国乱世的开端,史家一直将董卓乱政做为起点。“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真正埋下六十余年的兵荒马乱祸根的,却是袁绍打错算盘的“糊涂账”。
自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之后,刘汉王室的子孙后代就出了问题:英年早逝、娃娃上位。像汉和帝、汉质帝、汉冲帝等一连串的娃娃皇帝,最大的也只不过十八岁,最小的刘殇帝才刚刚满月就被捧上皇位。因此,外戚政治就不可避免的重新上演:年幼的皇帝无法主持朝政,当母亲的皇太后自然成为了权力中心。然而天下仍然是姓刘的,当“小皇帝”长成“大皇帝”之后,自然想要将皇权攥到自己手里。若是不借助外力的支持,就无法和外戚抗衡,像汉质帝不过说了句“跋扈将军”,便被大将军梁翼毒杀。而士大夫与皇帝距离甚远,且并不知道谁是和外戚是一伙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依靠自己熟知的宦官集团。于是,东汉王朝的宫廷就变成了三种不同力量互相斗争的“戏台子”,即外戚、士大夫和宦官集团。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这三股势力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相互间的厮杀也是异常血腥和惨烈,但是就在这相互间的制约之下,东汉的整个政治格局形成了相对而言稳固的局面,还没有到“改朝换代、割据混战”的局面。直到189年袁绍提出来一个不着边际的建议,导致整个格局陷入混乱,拉开乱世三国的序幕。
中平六年(189)四月,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继承大统,其生母何太后自然得以把持朝政。加之其兄大将军何进,继而形成了何氏外戚专权的局面。何进与宦官集团之间矛盾重重,但是两者之间相互忌惮,谁也不敢惹谁,自然这局面也没到“撕破脸皮”的时候。这时候,袁绍就站出来给何大将军出谋划策,“是时候把宦官集团彻底铲除掉了。太后不是不同意嘛,咱秘密召集各路兵马,迫使太后同意铲除宦官。”这不打紧,何进召集兵马的密信还未送到,宦官便获知了何进与袁绍的密谋,于是假穿懿旨,将何进提前杀了。袁绍随之带兵杀进皇宫,只要没胡子的全部杀掉,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杀了两千多人。结果,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搞得两败俱伤,地方势力代表董卓“闻风而至”,占领并控制了首都洛阳,袁绍曹操等人见状,也先后被逼离开。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三国群雄争霸的“序章”。至于袁绍后来组织关东盟军,起兵征讨董卓已然是后话。
袁绍所构想的是借助外部力量,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秩序和稳固的皇权,然而打开的却是一段乱世的大门。这笔“糊涂账”在今天看来,不过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朝纲混乱的局面,然而,袁绍看到的不过是近在眼前的力量纠缠,既没有寻找到具有发展性的解决方式,也没能立足于当下来分析事态,做长远打算。初心可能是好,账本上的“算计”可能就远远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