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在楼下公园散步,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就是家长们常常聚在一起,在看着孩子玩耍的同时相互认识闲聊,话题通常有那么一个共同主题:看你家孩子的那个部位,像你!
这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见到长辈,无一例外的被当着所有人的面前评论着自己的样貌:“嘿,这孩子还真像她爸爸!”那可不,我爸爸的孩子当然像爸爸啦!
于是在每个人都关心一个孩子样貌的时候,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健康的家庭比外在更重要
我感触最深的是有一回散完步准备回家,结果走没几步便听到了争吵声,转身一看,两位母亲各自牵着孩子的手在争执玩滑梯插队的问题。
其中一位母亲的行为让我印象深刻。
这位母亲没有执着于为孩子争个对错,而是蹲了下来安慰默默啜泣的孩子,询问事情的发生经过。孩子的情绪也在妈妈的温柔注视下渐渐稳定,细声道出是自己被对面小男孩插队,想让男孩排队却不被接受建议,于是两个人在滑梯上推搡了一番结果都摔倒了。
我一直留意着这位母亲她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是为孩子讨个说法?是责怪对方没有教育好孩子?亦或是让对方孩子道歉?
不,以上三种猜测这位母亲都没有做。
她很冷静的和孩子轻声说道:“妞妞,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懂礼貌有原则的孩子真的非常开心!这件事情上插队是非常不对的行为,你阻止了他还告诉他原因,妈妈觉得你处理的棒极了!
可是,当他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的时候,你不应该和他在滑梯上推来推去。你看这个滑梯——是不是很高?你们摔下来是不是也很痛?妞妞你也有不对的地方喔,所以让我们先和他道歉推人是不对的,然后在告诉他你插队这个行为也是不对的,你看这样好吗?”
我在心里为这位母亲拍手称赞!一个家庭里,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样。如果说父亲决定孩子飞的高度,那么母亲就决定孩子走的长远。要想孩子好,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
下面所说的6种家庭,就是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家庭:
01
妈妈温婉的家庭
常言道,女人似水。作为女人,在工作上我们用严肃的外表利落的手段对待工作,但回到了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角色。
一个强势的母亲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很难得到爱的体验,也缺乏帮助他平衡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各种迫害性情感。如果,家庭中的父母双方都强势,那势必会造成孩子爱的体验不足,特别是母亲,这会破坏他对周围的人与环境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过程,最终影响到他发展爱的能力。
母亲的角色是能将爱的能力传递给孩子,能“爱”才是幸福感的最重要来源。所谓的温婉不过是回归自我,能够和丈夫和孩子好好说话,而不是命令他们应该做什么。
02
爸爸插手的家庭
据美国教育协会发表的调查显示: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缺乏父爱就会患上“父爱缺乏症”,变得焦躁易怒和抑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爱是双方的,两者缺一不可。妈妈传递爱和信任给孩子,爸爸则是传递安全感和责任感给孩子。
女孩子患上“父爱缺乏症”会缺乏与男性建立正常社交的经验,在女性朋友中活泼外向,在男性同学同事交往中距离感明显,尤其面对年长,权威的男性时,更显内向局促。男孩子则会变得胆小自卑,会低落,会不平衡,会抱怨,会崩溃,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难以克服的阻碍,时常被别人欺负。
教育孩子的路上,爸爸少不了!懂得和爸爸相处才能让孩子走的更长远!
03
有格局的家庭
父母赚钱的初衷是什么?大多都是为了让家庭生活的更幸福,让孩子有书可读。确实,孩子读书是笔不小的花销,个别家长却拿出一套穷养孩子的说法。
其实穷养孩子不是说在物质上苛责,而是在精神上教会他们坚强和独立。就算是金钱有限,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能走多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在路上开阔的眼界和格局。
04
和谐的家庭
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打是疼骂是爱,爱的不够用脚踹。
于孩子,一个用“打骂”做教育信条的父母,有违人伦。孩子做错事需要的是父母的教育,适当的“处罚”也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个懂得教育的父母。
于家长,经常吵架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时刻提心吊胆,不利于他们建立安全感,对他们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和谐的父母关系,也是和谐家庭的主要组成部分。
05
放下手机的家庭
当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家长放下玩手机;
当孩子需要学习的时候,家长放下玩手机;
当孩子需要阅读的时候,家长放下玩手机;
......
放下手机的家庭会怎样,看看央视杨澜的孩子,再看看比尔盖茨的孩子,他们的孩子无一例外的都具备能沉下心学习的自控力,他们家庭的亲子关系也日益亲昵。这是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的馈赠。
在这个智能信息化时代,碰上模仿能力很强的孩子,家长在专心玩手机,他们也会跟着玩手机。一不留意,孩子迷上手机接触到网上个别不好的信息,才发现掌控不了孩子!
不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选择和手机培养感情!放下手机,去陪伴孩子吧!
06
父母存在感强的家庭
“妈妈,这个乘法口诀我快背出来了。七七...七七....”
“妈妈的列车要开了,下次吧,下次你在电话里背给妈妈听好吗?”
这段话出自陈可辛导演的作品《三分钟》里,改编自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女列车员刘钟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位作为母亲的列车员因为春运不能和儿子过年,仅靠列车停靠的站台上的三分钟和儿子匆匆相聚。
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到了今天,却给颠倒了。
健康的家庭一定是需要父母的陪伴,老人纵然疼爱孙子,可他们更需要的还是父母在身边。
留守儿童分两种情况,一种工作性质常年出差,一种为了生计奔波劳累。这种孩子性格上通常都比较极端,一种是极内向的,一种是极叛逆的。
孩子是真的需要家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安全感,同时也需要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有个良好的引导。
生活不易,也请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让他快乐成长吧!
话糙理不糙,为人父母,还是需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尊重,花时间去教育和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