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后,死后封号为“灵皇后”,然其所作所为,却是名副其实的祸国败家,说其是“妖女误国”亦无过分。
此人,便是北魏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宣武灵皇后胡氏。
不惧“子贵母死”,生下皇子
宣武灵皇后,胡氏,名字不考,一说称胡仙真,一说名胡承华,为宣武帝元恪之时,当朝的司徒胡国珍之女,传言其出生之时,“赤光四照”,有善于相面算卦的,言其:“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
胡氏入宫,还是托其当尼姑的姑姑的功劳,其姑姑入宫讲解佛理,对左右之人夸赞自己的侄女容貌美艳,由此,被选入掖庭为承华世妇。
北魏之时,奉行“子贵母死”的制度,后宫妃嫔为保命,皆愿生公主而不愿生太子,唯独胡氏,不惧身死,一心要为皇帝生个太子,经常说:“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
当怀上皇子之时,胡氏依旧不惧“子贵母死”,反而深夜发誓:“子生身死,所不辞也。”
万幸,违背人性的“子贵母死”制,终是被统治者所废除,胡氏生下皇子元诩,一直没有继承人的宣武帝甚是开心,进胡氏为充华嫔。
元诩被立为太子,宣武帝不仅没有赐死胡氏,反是晋封为贵嫔。
其所生皇子,即此后继位的孝明帝,胡氏也因此子,而得以掌控北魏王朝的命运……
权力争斗,两度临朝称制
宣武帝享年三十岁岁而亡,孝明帝继位之后,尊宣武帝高皇后为皇太后,而生母胡氏,则为皇太妃。
胡氏自此开始了自己的夺权之路,先是设计铲除了外戚高氏,再逼迫当朝皇太后高英到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则为皇太后。
皇帝元诩年幼,胡太后临朝听政,大臣们称胡太后为“殿下”,但没多久,群臣上书则改称自己为“陛下”,自称则为“朕”,成为名副其实的女帝王。
胡太后聪慧而多才艺,掌权之后,先是想方设法要代替年幼的孝明帝行祭祀大礼,亲自处理繁琐政务,策试孝廉秀才、州郡上计簿的官吏,可谓是“身体力行”地,要做一位称职的女帝王。
掌控了朝政大权之后,胡太后开始满足自己的私欲,为其父大建佛塔,又逼迫清河王元怿与她同房陪侍,所作所为:“淫乱肆情,为天下所恶。”
公元520年,领军元乂、长秋卿刘腾幽禁胡太后于北宫之中,并于宫中杀掉其宠臣元怿,两人把持了朝政大权。
两人把持朝政的三年内,并非是为国着想,而是养婢蓄妓,逼民为奴,卖官买官,惹得百姓怨声载道。
不久刘腾去世,元乂亦放松了对胡太后的防范,胡太后和孝明帝以及高阳王定下计谋,解除了元乂军权,再度临朝听政。
也就是从此开始,北魏真正的开始走向了衰亡:“自是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婪。”
胡太后的宠臣们不仅淫乱宫廷,更是权势遍布天下,宠臣近侍一两年之间,位居宫禁要职,“手握王爵,轻重在心,宣淫于朝,”为四方所厌恶不齿。
混乱的宫廷生活,导致朝政混乱,文武百官人心涣散,各地叛乱风起云涌,王朝“土崩鱼烂。”
同宗胡僧敬想要劝谏胡太后,聚集亲族,涕泣谏曰:“陛下母仪海内,岂宜轻脱如此!”
然而胡太后听后大怒,选择此后再不见胡僧敬。
祸国害民,沉入黄河而死
胡太后临朝之后,亦觉得自己行为不检点,又畏惧被宗室所憎恨,便培植自己的党羽,掩人耳目,凡是自己的儿子孝明帝亲近的人,多被借故谋害,母子之间,频繁猜忌。
胡太后宠臣郑俨担心孝明帝威胁自己,便与胡太后两人定计,以后宫妃嫔所生之女诈称为皇子,史称“元姑娘”,立为皇帝。
公元528年,年仅十九岁的孝明帝突然驾崩,时人都说是胡太后宠臣郑俨、徐纥之计,于是“朝野愤叹。”
胡太后此时推出了“元姑娘”,说是孝明帝皇子,立为皇帝,见人心安定下来后,才说元姑娘本是潘充华所生的女儿,应该另选择接位的君主。
又推举年仅三岁的临洮王子钊为皇帝,一时间:“天下愕然。”
为掌控权力,胡太后不惜牺牲掉自己的亲儿子,倒行逆施之举,令天下不断惊叹……
同年四月,尔朱荣率兵渡过黄河,胡太后慌忙召集所有宫女进入寺院,自己也剃掉了头发,但还是被尔朱荣派骑兵,将胡太后和新立的幼帝带到了河阴。
面对尔朱荣,胡太后一直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尔朱荣却拂衣而起,将胡太后和幼帝一同沉入了黄河之中……
胡太后两度临朝,然而相比之前两度临朝的冯太后,其所作所为,不仅没有对北魏王朝的兴旺起到丝毫的积极作用,反而是将朝政搅得污秽难堪。
自此,狼烟四起,北魏王朝分崩离析……
此后孝武帝元修在位之时,以皇后之礼将其安葬,追加谥号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