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你们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当自己犯错时,希望他人指责批评禁止我们,还是希望有人能给我们指条明路?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贵人”。
贵人难求,我们也祈祷着孩子的一生能多遇贵人,但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就能成为孩子的贵人。只要转变一下思路。
愤怒还是想办法?
当孩子做得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时,我们是指责?禁止?还是教给他们有价值的生活和社会技能?
禁止是减少选择,教给技能是多一种选择。
哪一种能帮助他们成长?哪一种能带给孩子自信?
其实很多时候,不论孩子还是父母,愤怒是因为没有选择。
父母经常说,我也不想吼孩子打孩子,我对他没办法。青春期孩子说,我也不想离家出走,我跟爸妈没法说!
当我们关注解决方法,关注多一种选择,就平和淡定许多。
指责还是训练?
小孩子都喜欢自己为中心。在我家大宝啊谷两岁多时,大人在热烈聊天,没人关注他时,啊谷会没有礼貌地一直打扰:“妈妈不要讲话,奶奶不要讲话!”意思是听他讲。我们不停下来他还着急,拉扯我们衣服,甚至直接爬到我们身上来,大声尖叫,“啊。。。不要讲话!”
这时候,要不就是我们停下来宠溺地说,哦,啊谷想说什么?大家一起安静听他说。要不就是大声批评他,不可以这么吵,大人在说话,不可以尖叫……就是在骄纵和指责区间摇摆。
有时我和他谈心,要求他等大人说完他再讲,其实我心里也知道,对他这个年龄来说,这是对牛弹琴。而且,有时大人自己也做不到不插话,况且孩子如何判断别人何时讲完呢?
有一天我站在他的角度想:他只是孩子,不懂得等待,他没办法才着急尖叫。他不知如何正确表达才有礼貌,才不会让人不舒服。我可以和他商量怎么做。
我就和他说,大人在说话时,啊谷想讲话可是大人听不见该怎么办呢?
啊谷说,你们不要讲话。
我说,我们先说话的呀,你可以说:“啊谷现在说一下可以吗?”
他说,哦!
我也不知道他懂不懂。
结果第二天大人聊天时,他突然就应用了这句话。所有人都好惊喜,愿意听他说,并不觉得被打扰。
有了这样的正面反馈,啊谷也觉得,这句话比尖叫管用。
我之所以早没想到这么做,因为我自己也没有这么礼貌,除了一些场合,平常聊天时也会插话。
这件事提醒我,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我们不是宠溺他或指责他,而是一方面可以教给他社会技能,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禁止还是指导?
啊谷的爷爷原本每天没事就爱泡泡功夫茶,自从啊谷开始到处爬,爷爷就失去了阵地,因为茶几上的茶盘茶具都得收起来了,只用一个飘香杯一个茶杯在饭桌上随便喝喝茶。
可是到了啊谷喜欢爬上饭桌之后,这两样东西也得转移阵地了。
每次啊谷接近这些瓷器玻璃等易碎品,我们就会大声惊叫,别碰,危险!然后快速收起。
但是越这样,孩子对这些东西越是好奇。大人们也时刻紧张,很累。奶奶说,没办法,这个阶段就这样,看牛看马一样。
慢慢地,他发现这是可以让大人们大惊小怪的按钮,喜欢故意去碰,看大人的反应;但实际上,他自己也有点害怕这类东西。
有天我们带孩子外出聚会吃饭时,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上菜之前,孩子们无聊,喜欢把餐具叠来叠去。我们大多的父母是禁止的,只有一位爸爸跟孩子说,你可以玩,但是要小心点,破了的话可能会割伤手,而且爸爸要赔钱的。你想想怎么叠比较好。
然后他的孩子就很开心很认真地把自己这桌的碗碟各种叠高摆放,其他的孩子羡慕地看着。后来上菜了,碗碟正在被玩,那位爸爸和大家说抱歉,先把隔壁空桌的碗碟拿过来用。
这个故事让我醒悟,对待成长中的孩子,不能一味局限他的活动范围,减少正常的接触机会来保护他。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赋予其自由探索的权利。只要不是真正原则性危险性的事情,就让他快乐地玩,可以教给他相应的生活技能,提醒后果,信任他,他会更好地成长!
后来有次啊谷拿起飘香杯,看着我,我坐在他身边,平和地跟他说,啊谷长大了,来,妈妈教你怎么用这个飘香杯。
此时,我用余光也能感受到,啊谷那惊讶又开心的亮晶晶的眼神。
然后我一步步教他每个配件怎么拿不会滑,飘香杯怎么用来泡茶……
接着让他自己做了一遍,两岁出头的他小心翼翼又自信沉稳的样子,印在我心,我对自己说,尽量少说不可以,多说可以怎么做!
在这之后,啊谷玩了两次也不感兴趣了,这些东西就随便放,不需要盯着了,等滴滴会懂得交流,爷爷应该就可以收复功夫茶的阵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