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植物的桥梁
—— 《草木缘情》读书笔记
若外面没有颜色稍稍鲜艳一点的“书皮”,我必定会以为这是一本尘封了数年以至严重掉色的书,乍一眼看去的确如此。还记得放假之前,你问我们一个问题,草木缘情的“缘“是什么意思,虽是你提问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但我还是用心思考,缘,缘,心中默念几遍,还是没有答案,缘分?缘接?貌似都不是,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却在假期到来的时刻不了了之了。时间匆匆流逝,重新拿起这本书,再次细细端详思考,那好像是上个世纪的问题了吧,还是无果,或许是蕴含的意思吧,可字典里头也没有啊,连接也不无可能。那就要去问作者啦,可能他也不知道。
书的内容我没有什么好写的,这又不是小说或散文,但读者的身份还是值得一提的,他是位植物系科学家,却又同时钟爱古典文学,这看似毫不关联,实际却密不可分,或许作者撰写这本书时的知识来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古代有关植物学的书籍呢。了解作者后,我又有了疑惑,既然《博物人生》中的“原始“植物学与现代科学有剧烈的冲突,那么我想古典文学和现代科学的矛盾会不会更为激烈呢,这可能是作者没有留意到的(有可能我读的有些内容忘了)。不过正是因为这本植物学与古代文学相穿插交融的书籍,让我眼前一亮,虽然《博物人生》读完后其中的一些生涩知识搞得有点头疼,但这种被作者创造出来的新文学形式读起来属实是比海量的议论文信息来得有趣,虽然《博物人生》书中也有对植物或地理的图片和解析,我个人总觉得《草木缘情》的内容更方便阅读。
这本书应该是以植物学为主,但书中还是有不少笔墨用来介绍古典文学,以前的我读过几遍《红楼梦》,却只看到了爱情和社会,但经《草木缘情》一指引,我便发现了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等着我去开发。这里还要讲讲《草木缘情》与《博物人生》插图的区别,草木缘情的插图更贴近生活,而且一页基本有多种植物的照片,而博物人生中一页至多一张,而且有些是景色,不是对植物的介绍,由此不能说博物人生的排版不好,而是因为植物图片只是辅助因素,而重要的植物学知识才是“主打戏”,而草木缘情就不一样了,在这本书里,植物学与古典文学是交相辉映,相辅相生的,这样就无非重点,无非次点了。
最后说说在书中常见的表格,它们一般是用来进行统计的,比如古典文学中的比例,数据和种类。这种有关数学的文学形式也是能抓住读者眼球的,换句话说,激发的读者的阅读兴趣嘛。毕竟一本书,总用干巴巴的白话文来描写介绍是不可行的。总而言之,草木缘情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两种不同方面,不同文化的事物在用心良苦下是可以融为一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惊人的效果的。
我缘何更爱苏东坡
——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很喜欢书本中的一句话“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加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我也是如此,我曾羡慕李白生来的豪情壮志和绝伦诗才,也曾赞赏杜甫那怜悯百姓的伟大情怀,但我最终在这本书中找到了那个苏东坡。课内,我对他了解甚少,尤其是不进行历史知识的课外阅读导致对王安石变法知晓不多。但我的确由这本书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伟大情怀有高尚人格的苏东坡。
诗人各有风格,苏东坡可以说是集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悲怆深沉为一体,他的诗,不仅受同道人的赞赏,更受老百姓所津津乐道的,加上他和百姓同甘苦,这也是为何他如此深得人心。
苏东坡的身世与杜甫一样跌宕沉浮,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诗才和批评变法,他同时兼具着官员、诗人、政治家多重身份,不同身份便要承担不同责任,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一直工作到深夜。可是他并不向往高贵繁华的宫廷,恬静淡雅的田园生活才是他朝思暮想的归宿。他曾多次请求辞官,但在那个尔虞我诈的宋代,昏庸的皇帝虽然不多,但苏东坡的确因一两个深受其害,在他流放期间,我仿佛可以从他的诗句中看到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正在备受煎熬,可生性“放纵不羁”、敢于批评的他还是坚持着上书皇帝,只为了能把迫害百姓的新法给禁除。
苏东坡之所以有资本领头去抗议变法,是因为新法中的一些已造成了民不聊生的严重后果,王安石看不到。
王安石,他只是一个被小人的胡话蒙蔽双眼也跟着说胡话的傀儡,我们可以客观地说他祸害百姓,也可以说他本意不坏,但他为何会收不仁不孝的小人为手下,甚至还将他“光速”升官,一个小人,为何会受到高高在上的宰相的青睐,只因他是少数不多的倡行青苗法等新法者,他只不过是一心想着迎合王安石的错误观点越走越远,而王安石却以此为标准,他开始排除异己,任何反对他的人就会被拉入“黑名单”,而仕途之路也将走到尽头,这种做法已经是王安石最后的手段,官做小了,也就没有资格上书皇帝,对他造成威胁了,他的地位也就不可撼动了,要是皇帝贤明一点,王安石怎能如此猖狂!司马光的地位居然也被撼动,可见,王安石的绝对势力,但苏东坡还有一个身份——辩论家,依稀还记得书中苏东坡与那女鬼辩论,女鬼的要求越来越低,随着苏东坡一句句斩钉截铁的“不行。”最后,竟然降低到了一碗水。可见苏东坡对恶势力毫不留情,也凸显出他不怕任何人,甚至是鬼,苏东坡抓住了鬼无可奈何的弱点,狠狠打击,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最关键的一点是在于那张体现贫民煎熬困境的画,但我们必须承认,苏东坡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用沉重代价换来的进展,昏庸的皇帝终于觉醒了,而王安石也被自己养的“狗”所咬伤,他已没有能力,再将别人贬官,让百姓重回黑暗了。初心是对的,但必须坚守,权利只是虚有。
苏东坡的晚年沉迷佛、释、瑜伽、炼药。他也回到了最后的归宿,田园生活,他死后一百年,生前的罪名已消失了,化作百姓和官员的尊崇,一切,都已结束了。
我自倾怀 君且随意
——《暗香》读书笔记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有暗香几缕,我自倾杯,君且随意。”这是《暗香》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看这本书时常常在想,如果生活中多了几缕暗香,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打哪来,是否会感动喜悦、幸福快乐呢?读完书的末章,一丝微笑勾起嘴角,我想,是的。
虽是作者生活中的随记,但一点仓促之感都没有,作者在无论何时,吃饭后,睡觉前,起床后,回家后。她都能用慧眼,敏鼻,聪耳感知一切美的东西,世间万物,美和丑,都在她心中绽放,都在她口中纷飞,都在她笔下升华,变成更美的、可触而不可及的远方。她的情怀已然超过了创世主,上帝创造美,作者发现,升华,传递美,这或许是最美好的事情了吧。
为何题目中的香不是浓香,不是甜香,不是其他香,而是暗香。我原以为在题中添加暗元素会更有深度,但香不就是可闻,可感,却不可触,不可观的吗?如此简单的答案,在书中随处可寻,香是永恒的,你闻或不闻,它一直就在那里荡漾。默默无闻的香,在她笔下显现出美妙绝伦的原形,“暗香”,却在作者笔下被激发出一种更为明亮的色彩,说不出是什么,却能无比清晰地觉察到。
我读到一半,觉得有些累了,回来时,却发现书题的下方有一张图片,是数片形似蝴蝶的花朵降落在茶杯上,多么美好的景色,一种格外清晰、格外精致、格外美的美油然而生,没有网上横扫的PS痕迹,这里我就要套用vivo x9广告词中的一句话“无所谓没有阳光,前行的你就是焦点;无所谓身边是谁,相信自己就是主角;无所谓没有背景,因为你就是风景。”完美诠释,我的脑洞也是……醉了。
重新拉回主题,在看完后,我又发现了丁立梅的其他书的照片,多么用心的一位作者!尽管书的封面都不是华美如锦的,但都是一幅图,充满美好、生机的一幅图,它们仿佛都将世间美好的东西融汇到一起。引起读者心中小小的共鸣,微小的涟漪在心中荡漾开来,却又无声无息地归为平静,你细细地读着,觉察不到电视剧中老掉牙的感人方式,它只是像微小的尘埃一样,落在风的肩膀上,慢慢进入你心灵的入口,没有无法呼吸的快速动荡,只有温暖的情感轻叩心扉。
毕竟一篇读书笔记中,没有笔墨用来描述书中内容是不行的,坦言来说,我最喜欢的是第三章——风入松,为何?单单读章中的每一小节你会发现有许多是关于母亲、邻居、故乡,现在或以前,我不得不为之折服,因为每一个流连于逝去光景的人必定是因为一些事物,而作者只是单纯地怀念从前的美好,一个人必定会因为一些事物而感叹,而作者却将她内心深处最初萌发的真实情感分享与读者,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字。
作者的情思,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情节,作者的情怀,都以一股暗香的形态,萦绕在我们心中。
徐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