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在读初中,有天她找到我,向我诉苦。她说面对自己的父母,她很苦恼。她父母会经常跟她说,你看看谁谁家的小孩,他(她)比你强多了,你要是能学学人家多好啊。但等到小月好不容易,赶上了父母所说的那个孩子时,本来以为父母总可以肯定和表扬自己了吧?但她的父母却没有显得特别的高兴,也没有特别的表扬小月,而是又把小月与另外一个更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
小月就这样被父母不断的比较,不断的督促,在不断的苦恼和痛苦中,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小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呢?
小月在别人看起来是比较乖巧的那种孩子,但其实小月很多时候内心是压抑的,需求往往也是得不到满足的。她希望通过行动来得到父母的肯定,从而让父母能够多看,多关注一些自己。但是父母看到的更多的是她身上不足的地方还有要努力奋斗的方向。对于小月的那些进步和努力,父母往往是视而不见,或者只是轻轻的一语带过,然后就是越来越多和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了。
或许我们曾经都有小月这样的经历,总会被自己的父母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问题是,为什么一些父母就那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呢?其实在一些父母的心里,他们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在与其他家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过程中,给自己树立好一个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别人家的孩子,更多承担的是榜样的力量。这样的出发点本来是好的,但父母在实施过程中,总是忽略了一些事情,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在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时,父母的做法可能也要斟酌一下吧。
一些孩子在父母不断的比较和鞭策中进行学习和成长,孩子的内心其实是压抑和缺失的。他们在不断的寻求父母的肯定和称赞,但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永远是不断的甚至更多的比较和要求。一个永远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支持的孩子,其实他们对自己是不肯定的,自卑的。要记住,没有正面肯定回应的爱,是没办法让孩子打从心里自信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定的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经常得到别人的信任、赞美和支持时,她就会增强自我价值感,人变得自尊、自信,并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父母对孩子的进步没有适时,积极的肯定和支持,反而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时,这在孩子看来是间接的否定。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失望和压力。
当孩子一直得不到自己父母的积极回应和反馈时,他们更多时候对自己是不确定和不自信的,对父母的关系也是有点疏离。孩子在完成父母要求的目标时,更多的有讨好的倾向,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平等和不健康的。父母更多时候站在权威的位置,而孩子更多的是服从和遵循父母的要求。轻则产生依恋性比较强的孩子,自我接纳没有那么好的孩子,重则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叛逆,甚至与父母对抗的心态。不管是哪一种亲子关系,都是不健康的。
父母在比较中不断的为孩子树立奋斗的目标,这个出发点倒无可厚非。但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好好的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表现出进步时,适当的给予一些支持和肯定。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人的肯定的。适当的赞扬和肯定,更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看到别人家孩子好的方面时,更要看到自己家孩子好的表现,对孩子的进步能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或许父母会发现孩子更加多不一样的东西呢。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