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创造伟大和不朽的人致敬引汉济谓
一个引汉济渭人 (方博) 引汉济渭公众号 1月22日
同步发表在陕西引汉济渭网
编者按:
好久没看到如此真挚的文字了,想同作者联系,试图窥探下他的内心,打电话却提示关机的声音,同事提醒我,他或许还在洞里……
邮箱的文稿中有一份作者介绍,小心翼翼甚至于谦卑的文字和一张新生代农民工面露稚气的脸庞,竟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打动了我,寥寥几笔中透着对文字的虔诚和敬畏,这是一个文学青年的梦想。他从事什么工种?读书到初中还是高中?现在是否还对隧洞恐惧?他的一切经历过往都是我这个曾经的新闻人想知道的。
其实无需去细想,回到作者文章本身,我所知道的是,大人物创造了什么那是大人物去想的事。科系嘉岛没了拿破仑,那么历史也一定会在法兰西国其他地界制造出另一个拿破仑。更何况在社会阶层流动相对公平的情况下,多数的“大”亦是由“小”变化而成的,独立宣言起草人富兰克林去世时墓碑上并没有太多的头衔,只写着“印刷工富兰克林”七个字。那么我们再思考,像作者这样千千万万,如他所说有着世俗欲望的小人物创造了什么?其实文中已有答案:我们相信,我们创造了伟大,毕竟不朽。
引汉济渭有着千千万万如同作者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建设者,他们正用自己的双手缔造着这个宏伟工程,让我们向这些创造伟大和不朽的人致敬!
以下连同作者发来的自我介绍和与编辑间的沟通,原文照录。
我叫方博,在岭南TBM掘进二班上班。也算处于工作一线。因为看了关于引汉济渭微电影《妈妈嫁给了水》而给留言言我心中所愿
写了此文,想投稿试试,先前不知还需主管领导签字,保存邮箱时不小心发了个空邮件,才得知,真不知也不便请领导签字。属于个人行为,也想悄悄来,悄悄去,但写了,还是想发给你们看下,我好宽心。希望……
简单的存在
文/方博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我们都很清楚。引汉济渭工程怎样巨大,身处其中的人也都清楚。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天,几个月就可以轻松完成的。应该是2010年底工程就正式开工,已至今。往后何时完工,没人确定。无数个日日夜夜TBM掘进机永不停息的运转,一茬又一茬工人辛苦劳作、坚持,才有今天的工程进度,才能让这项有益于人类的、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工程顺利完成,有望看到。
这些,都是大人物们该考虑的问题。而我等一些普通工人就无须多操心。好好完成自己一天工作的任务,不避讳也为了个人多挣些钱,好让自己、家人过的舒适,就算挺好的。说我们俗,没错;没奉献精神,也对。普通小人物的心思,想不了那么多,我们都有着世俗的欲望,但只要我们对于当下手头的工作认真负责,顺利完成,应也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吧?
记得来5号洞也一年多了,当初对黑暗隧洞的恐惧至今仍记忆很深,好久,才适应。
我属于TBM掘进班。掘进班在掘进的最前端,真正意义的一线,最先闻到岩石被压成粉沫散发的气味。机头的锚杆组的主要工作是前期防护,打锚杆、挂网片、立拱架、处理塌方等等。效率直接影响掘进的进度,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喷锚组做后期的在加固,更加保证TBM掘进机上每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然也包括接水管、安装皮带架等杂活。至于机身底部的仰拱组,清渣、铺仰拱块、安装钢枕钢轨,效率也直接影响机器的前进。还有刀具班,一起为正常快速掘进做着微弱的力量。
呵呵!是否还记得冰火两重天,隧道内湿度高40℃,我们正常工作都处于高温中,可见我们掘进班工作不仅辛苦还有多艰难。哎呀!看到这些肯定会有人抱怨为什么只言你们掘进班苦,我也承认大家都累,我不言说整备班、运输班、皮带班、调度、二侧,不是不熟悉吗?当然操作室,项目部作用更大,没他们,这么庞大的集体怎么运行正常。谁的功劳归谁,我们不争,大家也别争,心里都会明白的。
写到这,不知还能说些什么。想说的话太多,但就是不知怎么写出来。因为最近作家高勇写的关于引汉济渭微电影《妈妈嫁给了水》播出了,我虽感觉平平,但我却被其中父亲的随记,给女儿妻子的话“女儿要高考了,对她,对家,这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我家有女初长成,我的女儿,想想女儿的成长,作为父亲,我深感自己的不称职。多少年了,女儿是在以自己的努力成长着;多少年了,女儿是在她母亲的呵护和鼓历下成长着。我爱女儿,也爱妻子,一个女人,在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即当母亲,又当父亲,感动之情,无法言表;感激之念,埋藏在肺腑。”深深感动。
所以我想写点感受:作为一名工人,我们平凡,我们普通,但我们的力量,千千万万人的力量,合起来,促进着引汉济渭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相信,我们创造了伟大,毕竟不朽。
编 辑:刘倩茹
责任编辑:王乐
审 核:刘书怀
作者简介: 方博,工作之余喜欢与文相伴,虽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心中的梦仍在,不忘初心,与梦同在,脚步没到,心就再等等。(简书:陕西丹凤方博/微信183919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