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到韶山》是毛泽东1959年6月25日回韶山当晚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序文“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平实的叙述,蕴藉了诗人回望来路的内心波澜。
首联“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开题感慨时间光阴流逝。李商隐《春雨》有“残宵犹得梦依稀”,张泌《寄人》有“别梦依依到谢家”,鲁迅《无题》有“梦里依稀慈母泪”,都表达出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亲人只能在梦中相见。再回来,也有如梦入梦之感。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逝川,典出《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奔腾流淌的河水与飞转而逝的光阴都是如此飘忽不肯停歇。咒,是面对自然规律时内心的激愤。颔联“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实写,一组对仗。用红旗对黑手,农奴戟对霸王鞭,隐喻了革命斗争的血雨腥风。是光明与黑暗,争取自由与反动压迫的艰难对决。“黑手”一词,有人认为它指“农民”。诚然,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他们(指农民——引者注)举起他们那粗黑的手,加在绅士们头上了。”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说:“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但此处,“黑手”意指黑心肠的国民党反动派。1959年9月13日在致胡乔木的信中,他解释《七律·到韶山》:“‘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通首写三十二年的历史。”颈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写意的手笔描绘了胜利的三层内涵。第一,是描述胜利。第二是讲明为什么能够胜利。第三,胜利者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胜利是奋斗和牺牲中生长出来的。仅韶山地区,就有144位革命烈士,其中当然也包括毛泽东的6位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还包括第一届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5位党员:毛福轩、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钟志申。尾联“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喜看,将诗人从宏阔的历史场景及复杂的情感思绪拉回现实,田野成熟的稻浪,袅袅炊烟中收工回来的农人,一派丰收祥和的景象。“喜”字与开头“咒”字形成强烈对比。全天下受苦的人翻身得解放。
自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韶山,到1959年66岁作为一国领袖再次回来。他是否在那一夜的诗情里,再次遇见了49年前的自己,是否再次想起当年他留给父亲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远大的抱负,义薄云天的襟怀,终是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