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扫兴”就是除掉他人的兴致。“扫兴”式父母就是不管孩子想要给你分享什么,做了什么都是当头一盆冷水泼下,让孩子失去所有的热情和分享欲。
中国式的父母多是“扫兴”式父母,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试图得到一句表扬和肯定的话。我已经32岁了,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依旧被父母“扫兴”。这半个月由于两个孩子生病的原因只和父母进行电话沟通没能回去陪他们,因此我在购物软件上给他们买了一些吃的东西。等快递到的时候我给我妈打电话让她去拿,我妈问我都买的什么,我说:“买了些干果,水果之类的,一会儿你去村头的超市拿回来”,我妈听完之后的第一句话是:“买它干啥,这些东西你爸我俩都不吃,你把东西拿走吧,拿回家你们吃,啥鳖孙东西呀”。她的话虽无嫌弃和恶意,但是我心里很难过。
再有另外一件事,发生在昨天。因为要过年了,我在网上给他们买了一些灯笼、窗花、中国结等增添新年气氛的饰品,给我妈打电话,我妈说:“买它干嘛,那不该花的钱不花也行”,这不是过年了吗,我笑着说。她说:“没有这些东西也过年,纯属浪费”。当时我的心情无法形容。或许父母给我们说这些话的初衷是好的,他们不希望我们多花钱,多花不必要的钱,觉得我们挣钱不容易,但是当他们说出这一席话的时候把我的热情瞬间冷却。
诸如此类,在我的生活中时常发生,总觉得在他们的嘴里,眼中,心中的自己一无是处。不论做与不做,做了什么都是错的,想听他们一句鼓励的话堪比登天,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一句肯定的话。有人说,等你做父母了就明白了,就知道你的父母都是为你好,还有人说,等你老了你就懂了。对于这两种说法我是不认同的,现在的我已经为人母,但是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选择了鼓励式教育,因为当我鼓励她,肯定她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眼睛是亮的,有光的,而且会絮絮叨叨的把她在幼儿园的事情一件件的说与我听。另外一种,如果等我们七老八十的时候才恍然明白原来父母当年对我的“打压式”教育实则是为了我好,这样不是很悲哀吗,我要话费一生的时间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道理,明明可以换个方式去说,为什么不呢?
一次,两次,三次的扫兴可能没什么,如果次次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自我怀疑,会不会让她失去所有的兴致和分享欲呢?毕竟当我给你说起某件事的时候真的是满怀期待的等待你的回应和交流,毕竟当我尽我所能给你买东西的时候真的是想让你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