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每天都在发生着许多普普通通的故事,这些平凡故事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的问题,如果不改变,将可能把孩子引向另一个无法估量的可怕的未来。今天我来讲一个“奖励贴”背后的故事,看我是如何终止一个“问题孩子”的产生而导致家庭悲剧的。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学习和活动,我们班实行发放奖励贴兑换奖品的量化考核评价机制。最开始我们班发的奖励贴是贴在姓名牌上,小西(化名)第二周就集满了二十个,到我这里换了一张2元的后海币,后面我们就统一存进了心愿存折。过了几天,她拿着书来找我,书上贴了二三十张小贴纸,这个时候,我们班全班最认真积极的孩子也最多就二十多个的样子,我觉得这个数量是不正常的,我需要了解情况,于是有了以下的谈话。
T:西,能告诉老师这些奖励贴都是怎么得到的吗?
西:老帅给的呀。
T:你现在书上的这些样式贴纸我在我们班已经没有发过了,这是我给1班的孩子发的,只不过我有时候会带进我们教室而已。现在能告诉我你的贴纸是哪来的了吗?
西:就是老师发的,其他老师发的。
T:你肯定是还没有想清楚,不用着急回答我,你先回去仔细想一想,每一个贴画都是哪个老师,因为什么奖励给你的,你想清楚了,再来跟我说,好啵?
西:嗯。
第二天中午,我问小西,你有话对我说吗?小西摇摇头。
第三天中午,我又很有耐心的问小西,你想好了吗?小西不说话。
我说:没关系,现在教室里人太多了,我们出去说悄悄话。
正好午休铃声响了,其他孩子都安静的睡下了,我把她叫到教室外面游戏区,我们俩都坐下。开始了我们的谈话。
T:可能你觉得这是你的秘密,你不愿意说,那我们做一个交换好不好?我给你讲一个秘密,你先听我讲,你再决定要不要告诉我你的贴纸是怎么来的,好吗?
我看到小西紧张的表情舒缓了一些了。
T:我大概你这么大的时候,有一个夏天,我们家邻居家的桃子熟了,黄澄澄的桃子在树上挂着,非常的诱人,一定又酸又甜又脆爽,真的很想尝一尝。可是,隔壁邻居不准别人家的小朋友去摘。于是,有一天中午,我趁他们家都午睡了,蹑手蹑脚的靠近那棵桃树,那棵树刚好长在三四米高的土坎边上,树干伸向外面,下面是我家的菜地,在那儿之前,我爬过我们家的柚子树,枇杷树,茶油树,梨树,都难不倒我,这次爬桃树我倒是第一次,要是我家也种了桃树,我就不用这么馋桃子了。哎….…我故意叹了口气,接着讲。
T:你肯定是没有爬过桃树的,大概见都没有见过。天知道为什么桃树会这么滑,我刚把脚离开地面,站上桃树,两手抱着树干,还没开始爬,我的手就滑离了树干,因为身体的重量,连桃枝,桃叶都没摸到,就被桃油给整得直接就自由落体了。什么叫“自由落体”你知道吗?就是“噗通”一声巨响,我摔了个狗啃泥,满身满脸都是泥。想哭,不敢哭,疼,不敢喊,幸好邻居一家都睡着了,即便这么大一声“噗通”也没有让人发现。我故作难过的样子。
她先是皱着眉头看我,似乎在想象我“狗啃你的样子”,但马上又低下头,听到我描述的作案的过程,似乎如亲身经历一般的煎熬。
T:我在泥里躺了许久,来自屁股的疼痛逐渐缓和,我稍微能动弹了,就尝试从泥巴里爬起来。这人生第一次“偷”带来的疼痛远远超过了我对桃子“酸酸甜甜的”幻想,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心里暗暗发着誓,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那天我是幸运的:第一,摔到了湿软的地里,幸好没有伤筋动骨。第二,没有被发现,这真的真的非常丢人。第三,没有偷成功,由此自我总结以后不再贪吃别人家的东西。
T:任何一个人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都知道那是不对的,但因为小孩抵抗诱惑的能力很低,所以常常忍不住做这样的事情。我代表所有人原谅了那个不懂事又贪嘴的自己。小西,你说呢?她似乎松了一口气,坦然的对我说。
小西:老师,那些贴画是我拿的您的。
T:你能大方承认我和开心,老师放讲台上是因为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绝不会要不是自己的东西和荣誉,如果过去你没有做到,我们以后努力去做到好吗?
小西:不要告诉我爸爸妈妈,好吗?
T: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意识到未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第二想要占便宜,反而会失去更多,比你得到的更大的损失。第三,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会替你保守这个秘密,但前提是你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惩罚20个贴画是一定要有的,是为了让你记住下次再不这样做,可以?
小西:老师,我只拿了10个贴画,我罚10个可以吗?
T:刚才我说了,比你得到的更大的损失,你拿了10个,只罚10个够吗?
小西:15个好不好?
T:讨价还价,就说明你根本不愿意改正错误。
小西:那好,罚20个。
T:你要知道今天这件事情如果没有被老师发现会发生吗?
小西:被爸爸妈妈打一顿。
T:不,如果我没有发现,你下次会越拿越多,再后来会觉得更贵重的东西也可以拿,只要有一天你拿的东西价值超过5000,法律规定你就犯法了,警察就可以抓你去坐牢,那个时候就不是爸爸妈妈打你一顿这么简单了。
小西:谢谢老师,我以后不会了。
其实这个时候我并没有把握,她真的以后不会再拿别人东西了,因为我见过的许许多多案例,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忍不住去拿别人的物品和财务。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我需要了解更多孩子的成长环境,对这个孩子更多的观察。
接下来一周,是我们班开始选小干部的一周,她异常的积极,无论什么职位都举手,只要前面的职位没选上,立马又参选下一个职位,孩子是没有目标的,对自己的认知也是不清晰的,这不是自己,而是盲目,极度的渴望,只要是官她就想当,只要有表现机会就想争取,这种孩子特别特别要强,特别想要被认可,我想是不是平时太缺少关心和关爱了,想多争取表现的机会呢?
尽管我答应了要保守秘密,我还是需要跟小西的父母了解更多信息。于是我把小西爸爸约到了学校门口,我们就在校门口的长凳上开始了下面的谈话。
T:小西爸爸,您好,开学一个月了,孩子在学校学习习惯和上课习惯都挺好的,态度很积极。今天约您来呢,主要是反馈一下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了解一下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请问,她回家有没有跟你们沟通学校的事情呢?
小西爸爸:我就是发现她作业要做到很晚,有点慢。
T:我们都没有布置书面作业呀。
小西爸爸:她以前没有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作业就做的比较慢,然后语文背诵她比较慢,所以整的时间有点长。
T:那我建议你们调整一下做作业的顺序,先把她认为难的作业先在前面做完了,后面累的时候再做容易一点的作业,就没有那么大的抵触了。
小西爸爸:谢谢老师的建议。
T:接下来我要跟您说的事情,等我说完你再说说她在家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于是我把我发现小西的行为,以及我跟小西的谈话向爸爸再复述了一遍。
T:我跟你说的这个事情呢,她只是孩子的一个行为,我们首先不是去批评孩子的品质怎么怎么样?而是去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去矫正这个行为,因为他们现在年龄小,也幸好发现及时,制止在萌芽期,才是最容易处理的。请爸爸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好好回想一下,孩子在家里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
小西爸爸:老师您这么说,我就想起来,小西在外面上了一些培训班,也是有发奖励贴什么的,我就发现她特别在意这个东西,回来会跟我们说她得了多少多少奖励。
T:喜欢奖励是很好的,说明她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但是要告诉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才是正确的。您知道她为什么那么想要表扬吗?
小西爸爸:我觉得这个孩子的好胜心很强。
T:那会不会是她比较缺乏表扬呢?因为我跟她说了会向她保密,建议你们暂时假装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改变一下对孩子的沟通方式,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咱们家长先做出一些改变,看孩子会不会有什么变化,看看问题是不是出在这里。
小西爸爸:太感谢老师帮我们发现这一点了,这个事情要发展下去,后果会很严重。
T:我们就先静静的观察一段时间吧。
和爸爸的谈话过去了有一两周吧,一次周五,小西又来找我兑换后海币,而且有三四十个,而且她头一天才兑换完。我就瞬间变脸,很严厉的问她;哪儿来的?一天时间怎么来这么多贴画?
小西紧张的看着我,说,我拿了您放在讲台上的。
T:小西,把你拿的这些贴画全部撕下来,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你先自己回去。
于是我马上跟爸爸发信息,反馈这个情况,我说我还需要了解小西更多的信息。家里有二胎吗?
小西爸爸:有个弟弟,三岁。
T:她跟弟弟关系怎么样?
小西爸爸:不太好,老是跟弟弟抢东西、玩具啥的。
T:您跟我说说,你们对弟弟和对她有没有区别?
小西爸爸:说实话,弟弟小嘛,我们肯定是对弟弟有一些偏袒的。她经常说我们只喜欢弟弟,只表扬弟弟,为什么不表扬她。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们就表扬弟弟吃饭吃的很好,她就很生气,不乐意了,说为什么总是表扬弟弟,不表扬她。我说,你现在吃饭吃得好是应该的,而弟弟吃饭吃得好,是需要被表扬的。
T:问题就出在这里,我前几天发的一条朋友圈你看见了吗?我现在截图给你看一下。你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迅速做出调整。
朋友圈的内容是这样的:
案例分享:有个姑娘25岁了,跟我说大学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做两三个月就辞职~原因是自从自己12岁有了弟弟之后,父母偏心喜欢弟弟,感觉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此不爱学习~15岁谈了一个男朋友还怀宝宝处理了。时常对自己的弟弟有伤害行为,对自己的猫也很残忍,自己感觉到很痛苦很迷惑。随着二胎三胎的开放,所以多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一定要关注大娃的心理。
1、以前玩具是我一个人的,爸爸妈妈是陪着我睡的,亲戚朋友都是来看我的,现在爸爸妈妈只陪弟弟妹妹睡,亲戚都是来看弟弟妹妹,送他礼物,是不是我很差,很糟糕?
2、弟弟妹妹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可是那么多人喜欢她,我也向她学习,就会产生退化行为,开始尿床,口吃,生病。
3、是弟弟妹妹来了,这一切才改变的,我讨厌她,恨她,希望她消失。
当这个姑娘明白了这些心理,自己多年的迷惑行为终于有人看透了,估计她自己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了。
小西爸爸:这个我看了,当时我没觉得这个问题是我的问题,是我没有觉察到,真的很感谢老师,帮我看到根本原因在哪里,这样我就知道怎么去调整了。老师我还是假装不知道吗?
T;没有必要戳穿,就是改变你们就可以了,我这边也会有相应的策略调整,期待孩子的改变。
跟爸爸的谈话结束了,我没有着急立马找小西谈话,我还在想对策。紧接着周六又接到另外一个家长的电话。小西的同桌,叫小宇,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孩子,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得的贴画和后海币最多。她总是趁小宇不注意的时候去翻他的书包,还在上课的时候去打扰他,说你的后海币不见了,你赶紧数一下,有故意干扰他他的嫌疑,弄得小宇很是苦恼,说上课没有办法专注的听。小宇的家长说不希望破坏同学间的友谊,向老师反应这个情况。
听完小宇妈妈的反馈,我去找了特教老师,我想从特教老师那里听听看她的分析。特教冯老师说,既然这孩子缺少关注,那么就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呢是特别积极向上,想要向好的方向争取认可,但是如果这个方向失败了,就会向负面的方向争取,只要有关注,负向的也挺好,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这是孩子的心理。如果她的负向行为起到了作用,老师和父母都做出了反应,她就认为这样有用,就会一直重复这样的操作,只要有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她就会开始退化。听了冯老师这席话,我不战而栗,原来那些少年犯以及青年犯都是这样形成的,是因为一次次的尝试引起大人的关注无果,然后一次次的变本加厉的呀。
于是我采取了两种策略,第一,我冷处理,不过分关注小西,也不跟家长反馈负向行为,把她座位调整到最后一桌,一个人坐。第二,我把她没有实际权力的体育委员撤掉了,选她当眼操管理员,大家做眼操的时候,她给大家发奖励贴,这样极大的满足她成为全班的焦点的这样的一个愿望,让她体验足够的掌控权,体验够了她就不会觉得缺了。
以下是我跟她的又一次谈话:
T:小西,你有弟弟妹妹吗?
小西:有一个弟弟。
T:你喜欢弟弟吗?
小西:不喜欢
T:为什么?
小西:他不乖,抢我的东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喜欢他不喜欢我。(眼神里有些冷峻)
T:小西,你知道吗?他3岁的时候,你6岁多,你比他大三岁多,在那3年多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只爱你一个,他们爱你比爱他永远多三年多,你赢了,他输了,输的可惨了,永远都无法超越你。咱们呢,就是有一点要记住,永远都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你比昨天有没有进步。上次你拿了老师的奖励贴,但是后来又犯了重复的错误,这个就是没有进步,你连自己都比不过,就不要说跟别人比了。以后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有很多很多的比赛,如果你总是跟别人比,不管你多努力,总是有比你优秀的人,你永远都痛苦。而你要是跟自己比,输了,你会选择原谅自己,赢了,你会为自己骄傲。我有没有讲明白呢?
T:老师希望你不是去跟别人比,,而是去观察别的同学被大家喜欢和受欢迎的原因,你去向他学习,向他请教,请求他帮助你,而不是嫉妒他,然后去拉别人的后腿。
小西:老师,我记住了。
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听懂了,但是特别特别开心和欣慰的是,随后一两个月过去了,小西再也没有被发现和举报不当的行为,学习上也逐渐的进步。我把她发奖励贴的照片发给爸爸看,爸爸非常开心,连连感谢,说还是老师有办法。
一个孩子在6岁以前一定要把爱给足,如果6岁以前没有给够安全感,多少都会用余生来疗愈童年的创伤的,小西看来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