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的安全感,我们总要自己给自己

文/洋气杂货店

01.

漆黑的夜晚,自己有些口渴,还未睁开眼的自己顺着记忆推开门走进客厅,中间隔着板凳架子,自己总能在不开灯的情况下完全躲避开,从而准确地摸到桌子上的水杯,好喜欢这种熟悉的感觉,让人倍感安心。

夏季,窗外大雨哗啦啦伴着让人恐惧的轰隆隆雷声,自己关上门,坐在床上靠着枕头,盖着薄薄的毯子,一层墙壁一层薄毯带给自己莫大的安全感,即使这场大雨把这座城市淹没也不会害怕。

出门前,检查好雨伞、钱包、纸巾、钥匙、手机等各种必需品,无论自己将要去向哪里,总敢坚定地往外走,不担心自己回不来进不了门。

安全感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它是把上衣扎进秋裤,秋裤扎进袜子里的感受,在我看来,安全感就是自己做好万全的准备,足以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感情中,我们总是向对方索求安全感,索求不来的同时只会埋怨对方;毕业后的人生大道,我们紧紧抓住安稳的工作,将其当做救命稻草不敢放手,唯恐成了无业游民;友谊里,我们将朋友牢牢捆绑,不给对方一点个人空间,最终撕裂关系。

没有安全感的我们总在担心失去,你看,真的一点也不可爱。


02.

和毕业两年的室友聊天至深夜,在我们谈论毕业、工作和生活时,她跟我讲述了这两年来自己走过的路、经历过的各种变化。

她说,刚毕业时候的自己过得很惨,苦苦找不到房子,最害怕听到“押一付三”,工资又很低,在这个生存成本很高的城市里,她不得不求助于父母。那时候的她认为工作随便做做就好,下班和男朋友见面才是最重要的事,她试图从对方身上寻找安全感,后来发现对方根本给予不了,自己的生活也陷入一片黑暗。

如今的她买来了大多数自己想要的东西,各种厨具、各种盆栽花花草草、各种漂亮的衣服,工作很顺利,心情也总是很好,走过弯路的她终于明白,一个人没有主心骨注定是站不起来的,即使她依靠了太多人。


03.

作为一名资深路痴,大学四年自己连学校附近的路都不记得,无论去多近的地方总要找人陪着,外出游玩时,自己像个没有灵魂的傀儡,随着别人亦步亦趋,以至于每当别人问我有什么好地方推荐时,我总是将头摇成拨浪鼓。

明白这种状况下的自己根本无法独立去远方,便强迫自己改变,刻意性地记路、主动使用各种地图软件、学会在有太阳的时候用地理知识辨别东西南北,如今自己再没了找不着路的忧虑,对于想去的地方,总可以说走就走。

在网上买了拼装柜子,寄到家里后,自己和室友两个九十斤的女生一遍一遍看着视频,拿着各种工具,将沉重的木板一块一块拼接钉在一起,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才完工,两个人都累到不行,却很有成就感,纷纷大喊道:“我左手厨具,右手斧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要什么男朋友?”

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够独立准备好一日三餐,总有一些多余的金钱应付各种意外,这便是自己目前所有的需求。

依靠自己的好处在于,我们凭借自身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足以温柔消解自身所有的不安。

我没有不安,还要寻找什么其他的安全感呢?


04.

在家,安全感是每天都会准时掀开被子提醒我们起床的老爸老妈;离家,安全感是每晚自己提前设置好的多个闹钟。

和朋友一起外出,安全感是坐车时的随意睡觉和忽略时间;独自出门时,安全感是时时清醒的大脑和对列车行驶地点的清晰知晓。

有感情时,安全感是我知道你不会走,深知自己被偏爱;独自一人时,安全感是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会等。

在有依靠之前,我们总得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05.

安全感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的,未知的远方才是,更好的自己才是。

安全感是家,是基础,是闯荡的底气,是休息疗伤的地方,却总有很多人弄错了根本。

大学四年,在进入一所普通学校后,很多人为了追求与周围环境契合的安全感,自主地降低自己的标准,只为了减少和室友、他人的冲突,最终除了收获表面的平和,失去了所有。

已经实习过多份工作的自己,见过很多人整日应付着手上简单的工作,从一个能力平平的人,变成一个有着十年八年工作经验的能力平平的人,这种日积月累的得心应手和安全感使得他们忘记了挣扎,等到发现问题时才知青春已逝,没了任性的资本。

躲在安全感背后的生活,就像尼采的那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快速发展的社会里,维持安全感的唯一方式就是保持学习,保持住吸引别人的魅力,保持住被别人需要的价值,明白不管外界怎么变化,自己对一个人或是一群人,都有存在的独一无二的意义,从不担心被取代,被淘汰。

长大后,脱离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照顾,大风大浪,我们总该自己守护自己。

(图片选自《花瓣网》)

END

作者简介:洋气杂货店,原创作者,专注个人生活道理分享。个人公众号:洋气杂货店(ID:yqzhd1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