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红楼梦,其实从来没有想过要写读后感,这书太深而自己太浅,又是第一遍,才读至一半,真心不敢造次。但是缘起一念间,心中起了想写的念头,就很难灭了它。
这一念起在薛蟠和柳湘莲八拜之交之后,还没回到京城,薛蟠就开始张罗着给柳湘莲买房置地娶媳妇。而薛姨妈听闻他们结拜的事情,居然也是同样的心思,帮着儿子给他的朋友买房置地娶媳妇。
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起始薛蟠想轻薄柳湘莲,被柳湘莲骗到没人的地方狠揍了一顿,搞得薛蟠没脸见人,于是跟着家里的老仆出去做生意。柳湘莲怕薛家告他,于是也避祸远走。说巧不巧,薛蟠在路上被人抢劫,差点丢了性命,让柳湘莲碰上,解了围,于是两人八拜之交。然后薛蟠和薛姨妈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想着为柳湘莲买房置地娶媳妇。
对比一下,想想古人真是比我们善良单纯多了。又想想,薛家这三口人都有着善良的底子。可是总感觉缺点什么?
一、薛姨妈
薛姨妈是剧中那帮夫人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她善良、和善,从没有为难过什么人,比王夫人优胜一等。王夫人在宝玉挑逗了金钏之后,骂金钏:好好的爷们,都教你们教坏了。然后逐出金钏,最后导致金钏跳井。薛姨妈呢?本来看着邢岫烟好,想说给薛蟠,给自己做儿媳妇,但想想自己儿子平时种种,着实怕玷污了人家,转身说给了薛蝌。
哎,都说好人有好报,着实未必。薛姨妈知道自己儿子底细,哪个好姑娘都怕玷污了人家,最后导致薛蟠娶了泼妇夏金桂,自此以后薛家再无宁日,并直接导致香菱被折磨而死。
所以,其一,好人未必有好报。其二,哎…(请允许我再叹一声)好人未必办好事啊。想想以前大户人家娶媳妇,可不像今天两人对了就妥了,好婆婆和好小姑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邢岫烟,对于和薛蝌的婚事,第一先满意了宝钗,觉得进了薛家,能和宝钗一处,当下心里安慰。
这样看来,邢岫烟如果说给薛蟠,想必也是愿意的,毕竟宝钗和薛蝌是堂姐弟,而和薛蟠是亲兄妹,再加上薛姨妈这样的婆婆,对薛蟠这样的夫婿也能将就了。如果这样,薛家也算完满有福,可偏偏因为薛姨妈的“善”最后导致家里进了“恶”人。
二、薛蟠
如果说薛蟠其实不坏,想必多数人不服。刚出场就为了香菱打死了人,还跟没事一样。他如果不坏,就没人算坏人了吧?可是我们往后读下去,这个众人口中的“薛呆子”,其实对母亲妹妹蛮好,母亲和妹妹生气了,千揖万歉,一定要哄好了方罢。每次出去回来,总要给母亲和妹妹大箱小箱带一堆东西。
对于朋友也是慷慨大方,尤其是和柳湘莲之间的故事,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想想这个薛呆子只是被纵坏的纨绔子弟,他也许自小到大,并不知道法律和社会的底线在哪里,哪些是不能触碰的,哪些是要负责任的,没有人告诉他,更没有因为做了什么事情受到惩罚,所以他才会无法无天、恣意妄为。他也许坏,但不恶,如果恶,就不会拿夏金桂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话再说回去。他娶个什么样的媳妇至关重要,如果不讲究门第高低嫡出庶出,娶个心地善良能降服了他的,例如探春这样的姑娘,真是薛家之福。次之,娶个邢岫烟这样的,温柔贤惠,虽说管不了他,他还是在外面混吃胡闹,家里却也太平,出不了大事。偏偏娶了个泼妇,真是一声长叹。
三、薛宝钗
很多人不喜欢薛宝钗,是因为她心思太深沉,更是因为林妹妹,有夺人所爱之嫌。以前,我也是这种感觉。但是现在,讲真,有些复杂。在所有的红楼小美女中,我最欣赏的是探春,只有探春所行之事才能让人感到畅快不憋屈。宝姐姐,该怎么说呢?
其实很心疼她的懂事。十四五岁的女儿家,要经历多少事情,才能有那么深沉的心思,办事那么圆融而滴水不漏呢?但是,却不能真心佩服和欣赏。
说她夺人之爱还是其次,最可气的是夺来的人她未必真爱。她原是一心想走元春的路,入宫当皇妃光耀门楣的。后来落选。虽然她对宝玉看起来不错,可是,她对谁都不错,没有任何表现能体现“爱情”这两个字。
其次宝玉未必真能动她的心,入她的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宝玉和黛玉的价值观就非常吻合,他们都不把当官做事当成人生的要事。他们看得最重的是人本身,是人的心。而宝钗的价值观是和传统社会的价值观高度吻合的,几次三番劝宝玉读书,让身边的姊妹们多做些女红,少看些书。所以,宝玉在她心里真的是有些“差强人意”。
最后,她其实也非常清楚,宝玉对她也不“感冒”,心心念念的都是黛玉。以至于在大婚之时,她允许自己冒充黛玉,让黛玉的丫鬟雪雁在侧,以别人的身份去结婚。这简直是对她自己最大的看轻和侮辱。
所以,这才是宝姐姐让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地方吧。有时候一个人做的事,就是这个人,无怪乎是什么样的性格。圆融和直率都没毛病,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出来的事能不能让人信服。虽然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做不了多少主,可是,对于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而又明知道是自己好姐妹喜欢的人,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事情拒绝呢?
想起现在特别火的一句话:你的善良该有些锋芒。善良不是我们任何人的借口和理由,更不能在事情出来之后,成为解释事情的原因:嗯,其实他不坏;哦,其实她挺善良的;啊,那个人那么好。有什么鸟作用吗?一点意义也没有。薛家人真的称得上“良善”之家,至少,这三个人都有善良的底子,可是,这些善良,对于薛姨妈来说,缺点智慧;对于宝钗来说,缺点主动和锋芒;对于薛蟠来说,缺的比较多,缺乏教育和引导,缺乏原则和规矩,还缺些柳湘莲式的社会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