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读书也一样。
突然想聊聊读书,当然这里说的读书不是上学,而是脱离教育体制后自愿选择看书。因为最近老看到一些热门文章说,二十几岁了,不能沉迷于毒鸡汤,风花雪月以及其他一些没营养的书,要多读读名垂千史的严肃作品。哎呀,我突然心虚起来,我是不是太肤浅啦?
在经过几天的自我反省和反复琢磨,我发现,不是这样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成长轨迹,自然成就不同的选择,你所有的选择都是最适合自己的,至少在当下是这样。书籍本无贵贱之分,你不能对看琼瑶小说的人嗤之以鼻,对看《悲惨世界》的人就觉得高人一等。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当你看言情小说,别人在啃文学著作,这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可能十几年后你开始看世纪名著,而她看起言情小说来了。你看的书都是你当下的选择,每个人的成长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换言之,人与人之间是有时差的,你没必要故作深沉显得自己特别有阅历,保持你自己的成长速度就好,匀速前进也很好啊!
上学的时候,最痛苦的莫过于写读书笔记,老师给一份读书清单,近200本古今中外名著,光看标题,我就一点读下去的欲望都没有。后来吭哧吭哧好不容易啃完了,还得写千字读书笔记,我至今都不记得那时候我读了些什么名著,又写了怎样的读书笔记。
我记得初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的文刊是《读者文摘》和《青年文摘》,从一个个身边的故事中领悟生活真谛,对十几岁的我来说,来得更加贴切,潜移默化中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那时候还有刊特别小众的杂志,我现在都想不起来它的名字了,然而当时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年纪的我,却看得异常痴迷,彷佛我那无处言说的惆怅有了去处。
**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历,当了看了一本特别喜欢的书,读得酣畅淋漓,读完好像饱餐了一顿精神饕餮盛宴,正中下怀,特别满足。
每个年纪关注点不一样,成长轨迹也不同,自然导致了对看的书的选择也不同。**
大三的时候,青春期都不长痘的我,突然爆满了痘痘。那么爱美的年纪,痘痘简直是杀手。那时候我逛学校图书馆,捧回一大堆皮肤护理和身体调养的书,后来不到半年时间,痘痘全消下去了,而且丝毫没有留下痘痕。我不敢说是不是书中知识的功劳,但的确在那段时间,我特别克制,一切对皮肤好的食物,再难吃我都会去吃。我现在的护肤方法都是那时候养成的,延用至今,反复实践,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护肤方式,不盲目跟风。
失恋的时候,我曾看了大量爱情心理学方面的书,我不再自责是自己的不够好导致对方劈腿,从心理学的角度一步步修正自己在爱情中犯的错误,从自省中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式。
后来,我又爱上读有关民国时期的书,因为我觉得民国是一个非常传奇的时代:旧思想与新文化的冲击,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共存,小脚女人和新派女性的思想碰撞,新旧交替,相互激荡。尤其在民国这段乱世岁月里,孕育了一群传奇的女人:她们或出身豪门,矜贵无比;她们或才情万千,傲然自立;她们或柴米油盐,平凡庸常。我为她们的故事动容,而她们待人接物的方式也深深地影响着我。
毕业后初期,我特别焦虑,很容易就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中。迷茫无助的时候,我喜欢去逛书店,去书中找答案。所以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与青春相关的书籍,在书中我发现焦虑和迷惘是青春的主旋律,原来每个人都会经历啊!我读那些青春的故事,看看那些人是怎样平稳度过这样的时期,并且取得了成就,成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读他们的故事,我有自己的判断,取其精华,不盲目攀比,找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一步步靠近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
后来在职场中遇到一些问题,我又会读很多职场相关的书籍,有技能类的,名人传记类,也有像《杜拉拉升职记》这样的职场奋斗故事。
再到后来,我读理财类的,经济类的,管理类的,当我回过头去看,我发现这一路我读的书,就是我心路历程的写实啊!每一阶段,我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所以我读的书也自然是跟着自己的成长轨迹走的。
现在我关注了“十点读书”“书单”和“有书”公众号,我觉得特别好,里面推荐的书可以满足不同精神层次的需求,凡事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书,才真正是一本好书。
别人推荐的书,随便看一看,然后自己做决定是不是要精读。对于同样爱看书的你,我有两个心得想与你分享:
- 每次只买一本最想读的书
我曾经很喜欢囤书,有时候京东和亚马逊搞活动,为了凑单买回来很多当下并不是特别想读的书,还总安慰自己,趁着便宜多买点,我都会慢慢读完。然而没过多久,那些书就被我闲置了,积了灰却是连封面都没打开过。
每次搬家几大箱的书,特别痛苦,有些书留之不读,弃之可惜,一直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柜里。后来我痛定思痛,买了Kindle后的确减少了买买买的频率,但电子书买起来尤其开通Kindle Unlimited包月服务,囤书更是轻而易举。
但囤书就跟剁手党一样,是病都得治。现在我努力克制自己,在Kindle上看书,没看完一本绝不打开另一本;逛书店的时候,只买一本自己最想读的书,因为只选一本,我就会特别谨慎,甚至特别虔诚,这可是我千挑万选的呢,所以买来几天就读完了。
2.有些书不是不够好,只是还不到读的时候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有些书不好,也许你只是还不到读这本书的时候》的时候,我正逼迫自己啃一本艰涩难懂的书,读得痛苦无比,但因为大家都说好,所以就逼着自己一定要读完。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别人都说一本书很不错,自己看了却觉得很一般。其实原因很简单,你还不到读这本书的时候。许多优秀的书,唯有等到你有所经历了、或者阅历达到一定程度了,再去看,才有惺惺相惜、感同身受的感觉。”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特别有同感,所以就立马放弃了那本别人都说好而我读起来很痛苦的书,我想等过几年,经历多了,想法变了,那时候再去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吧。
最后,我发现在读了大量的同类书籍后,悟出一个真理,如果几本同类的书都提出相同或相似的观点,那一定是重要的,值得去反复实践。
嗯,读书这件事,慢慢来,会比较快。
—写于开往杭州的高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