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虽然是位女子,但此时她的名气已经很大,谢家有位不仅貌美而且多才多艺的才女。不少世家大族都争着上门提亲,只是道韫都看大不上,于是就委婉拒绝了。
叔父谢安非常喜欢这个聪明又漂亮的侄女,颇为她的婚事操心。
魏晋时代,士族间的联姻,讲究的是政治联姻和门当户对。谢氏与王氏又是两大望族,民间一直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日落西山,红霞满天,倦鸟知还。江面远远望去,一叶扁舟归来,无需猜测,便知应是王谢泛舟归来。果不其然,待舟子靠岸,一众人上了岸。其中年纪最大的当属一代书圣王羲之,神情飘逸,长身而立,犹如林间仙鹤,转身,墨香四溢之时,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兴尽酒罢,谢安无意中提起侄女道韫的婚事,王羲之心里其实早已有数。笑语到“谢兄世家一门清俊,如芝兰玉树,人才不竭,门庭有望啊。贵侄女谢道韫更是佳人才子,我早已领略其风采。安石兄对道韫的婚事有何看法呢?”“王兄果然直爽,我其实考虑了很久。一心想为侄女道韫寻一个好归宿。这不,今天和你出来, 恰好忆起你家几位公子,想看看咱们能否有缘亲上加亲啊!”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王两家都觉得这门婚事说不定能成。
作为道韫之弟谢玄曾和叔父去王家拜访过。他觉得王家大公子和三公子不错,其他的也没怎么留意,而且和大公子谈的比较投机。假如谢玄将这话对叔父谢安讲了,也许道韫的婚姻会幸福些。
书圣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以五子王徽之和幼子王献之最为有才。只是王徽之为人不羁,幼子王献之时称“小圣”,与王羲之几乎齐名。书法特别好,而且才华横溢,但他年龄较小。最后,谢安为侄女道韫选择了王羲之的二子王凝之为婿。
徽之,献之无不风流倜傥,鲜亮透明如樱桃,夹在中间的凝之便显得如狗尾草,光华不显。较之两弟,凝之憨拙有余,风流不足。书法过得去,也能吟诗,个性内敛,其实,也还尚可。但是谢道蕴作为一代才女,自然对婚姻有很高的期许。在道韫看来,王凝之,虽为一代大名士 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但此人却毫无其父的名士风范。而且,弟弟谢玄早早就没看上他。道韫与王凝之情趣异路,心灵寂寞,岂能不使她“意大不悦”?
谢道韫的才华,使她在王家占有了一席之地。随后的日子,她似乎没有那么寂寞了。虽然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但是丈夫始终是爱她的。而且王家除了丈夫,其他兄弟都才华横溢,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相处的十分融洽。有时候她还可以和公公王羲之一起谈论书法。
闲暇时,兄弟姐妹们互通书信。以慰相思之苦。
几年后,她已经生有二子。她在教育孩子之余,仍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并且经常与旁人作诗探讨学问。她活的像柳絮一样,轻逸悠闲,守着自己世界中的一方净土。
光阴似箭,春来秋往,十几年的时光弹指间即逝去。这时,谢道韫已经是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母亲了。为母十几年,谢道韫不仅在才学知识上不断进取,而且负责的教诲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们培养了像她一样的品格和才识。不仅娘家人引以为傲,王家更是赞不绝口。
谢道韫的贤良淑德,使她名声远扬。同郡有一个叫张玄的人,与谢玄并称,时人称为“二玄”。他有一个妹妹也很有才华,后来嫁与顾家为妻。每当张玄听到人们称许谢道韫很有才华时,就极力夸奖他的妹妹,说她的文采可以与谢道韫相比。
同郡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就分别去了王家和顾家,与她们两人见面交谈。人们问他印象如何?他说:“王夫人神情疏朗,仪态娴雅,颇有学士风度。顾家妇人清心玉映,只能算闺房秀女。”这一来,谢道韫的名声就更大了。
谢道韫犹如竹林七贤,我行我素,追求个体性情自由的个性,足见其有名士风范。这在当时魏晋人来说,是最高的评价。意味着出尘脱俗,有极高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