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电视剧中,男主调侃女主的无知,会用这样一句话:这都不知道?这是常识!
但是,常识真的有那么靠谱吗?
常识是什么?常识就是普通知识,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说白了,就是平常人平常的认识。
还记得冥王星曾经是九大行星之一吗?但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之后,冥王星从此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
所以,要问常识是否靠谱,答案很简单:常识常常不靠谱。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不一定靠谱的常识,我们还能理直气壮地对别人说:这都不知道?这是常识啊!更严重的是,常识不靠谱了,就是说我们的很多认知存在错误,那岂不是会造成很多判断错误?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乃至命运?
等等,如果你觉得例子不够多,再来几发。
比如人们对于减肥的常识:好像就是少吃、多练,但其实这里面有更多讲究,有的人即使吃很少,跑很多步,仍然瘦不了。
比如对于睡眠的常识:好像一天不睡八个小时就会变笨。但其实有些人一天睡4小时左右,仍然精力充沛,更别说变笨。
比如人们对于健身的常识:很多人认为有足够肥肉才能练出肌肉。其实脂肪对训练肌肉有一定作用,但作用很小。
还有很多常识的错误,是在传播中形成的,最后甚至成为了正解。以前高中语文老师常说,有些汉字拼音与其原本的读音不同,是因为读错的人多了,于是后来居上,原本错误的读音反而成了如今正确的读音。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再比如“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现在有很多人说要以德报怨,但其实孔子说的是以直报怨,如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其实科学的发展就是常识不断被发现错误、三观被不断刷新的过程。
所以说,常识常常不靠谱。
但为什么常识常常不靠谱呢?首先,传播过程容易造成错误。以讹传讹,正是如此。传播为什么容易造成错误?听错了、记错了、记漏了、添油加醋了、别有用心了等等,简直有一万个理由去出错。
其次,没有严密论证,很多仅是经验总结。我们都做过数学题,很容易做错对吧?即使掌握了方法,光是计算就容易出错,更何况没有严密论证的常识呢?
第三,受限于人们一定阶段、情况下的认识。这里不得不提科学的发展,而且科学的发展恰恰说明了即使是经过严密论证的科学,也可能出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结果最后戏剧性地发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科学越发展,我们就越发展以前的局限,也越发展宇宙的浩瀚,总感觉知道的越多,就仿佛知道的越少。所以,科学总提倡尊重事实,对一切心存怀疑。
所以,即使是经过严密论证的科学,也存在错误,何况常识?
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
首先,态度上:存一分敬畏,留一分尊重。既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认识的都正确,甚至可能有很多错误,那么,请对这个世界、对于未知,甚至对于已知存一分敬畏,留一分尊重,毕竟,我们太渺小。所以,牛顿对于神学的沉迷,可以理解。
其次,持一分怀疑,并持续学习。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接近真实,尽量让自己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所以,对已知的、未知的,都持一分怀疑,并持续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刷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具体要做的,就是持续阅读、持续做事、持续思考,保持三观的刷新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