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攀比是一副毒药,他是扼杀幸福的根源,因为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感到满足无需赢过别人,做好自己就行。
但是我自己做了,而没有别人的认可或接受,自己所做的事还有价值吗?
这一夜哲人和青年就这个问题又展开了讨论。
青年认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就能够消除自卑感。
今天的话题是,别人的认可和自身的价值有关吗?
被称为世界上最懂女人的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讲述了一个“我爱你,但与你无关”的痴情女人的单恋故事。情节的震撼和女主的悲悯不是今天的话题。
我们要探讨的是“我是我,你是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阿德勒认为每一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的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那是你的课题,这个称为“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第二大学说,他的核心思想就是“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我只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是青年坐不住了,他无法理解这种反常识的理论,人际关系虽然复杂,但也不能只用“分离”这么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吧!
这是哲人给青年讲了一个传说:
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要远征波斯领地。他要成为亚细亚之王,当时有一辆被供奉的战车捆绑在神殿的支柱上,那是曾经的国王格尔迪奥斯,叫人用打了死结的粗绳捆绑在支柱上。所以叫“格尔迪奥斯绳结”,解不开这个绳结,谁也别指望获得神佑,成为亚细亚之王。
很多记忆高超的挑战者都没有办法解开这个绳结。
而亚历山大取出短剑,将其一刀斩断。
这个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问题的案例,就是所谓的“格尔迪奥是绳结思维”。
亚历山大帝最终成为亚细亚的帝王。
他说,命运不是靠相信传说决定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剑开拓,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是在靠自己的剑去开拓命运。
盘中错题的人际关系就如同打了死结的绳索,羁绊着我们的思维,用普通方法难以解开,就用全新的手法将其切断。
进一步说,课题分离就是我的行为的价值是不以他人是否接受或者认可作为衡量标准的。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爱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我爱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否被接受或回应,都不影响内心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存在。
我做一件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不管有没有被看到,有没有被认可,或受到表扬都不会增加或削弱它的价值。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再祈求认可,只是去做;
不再追求回报,只是付出;
你有价值的人生才算真正的开始!
认可欲求和惩罚教育都是阿德勒严厉批判的。
这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错在他演变成,“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如果没有人惩罚,我也做坏事”,有的人先有了希望或者表扬这个目的,所以才去做公益。
得到别人的认可,的确让人高兴的,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被人认可吗?我们的行为是为了被人认可吗?那绝对不是!
如果我们说是一味寻求他人的认可,在于别人的评论,那岂不是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活在别人的人生里吗?
“那你喜欢就好,我真无所谓”,这是对自己最大的委屈。
假如孩子,只是听从父母的认可成长,假如夫妻只是迎合对方的意愿,那么个人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我们能有健全的人生吗?
小玲是个假小子,爱穿牛仔裤不喜欢裙子,不化妆,有大客驾照,在大巴车队工作,整天大大咧咧,好开心。
但自从结婚后,整个人都变了,家里整了一大堆化妆品,头发也留长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开心说话了。
原来,现在的老公是她追求来的,他说短发不好看,化妆不像女人,牛仔裤加t恤也没气质。
“你喜欢就好”,这是小玲对老公常说的一句话。
为了迎合对方的喜好,她慢慢磨去了自己的个性,她老公甚至不想让她继续留在大巴队工作,她想过拒绝,但还是觉得自己不重要,他乐意就好,最后还是辞职了。
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换取他人的认可,换来的只是冷暖自知的委屈和茫然!
阿德勒说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不在寻求认可,做好做坏是我的事,说好说坏是你的事。
我不主动惹你讨厌,但不幸被你讨厌,我也不在乎!
自由就是不怕被别人讨厌,承担这种自由是要勇气的,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其实我们一直都很自由,真正束缚我们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我们将自己的课题托付给了别人,自己的价值交由他人来审判,而同时也在干预别人的课题,妨碍他人的自由。
余华在《细雨中的呼喊》书里写到,“我们以前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最后终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不相关。
而我要说的是我以前如此期盼你的爱,后来才发现最值得品味的是我爱你,与你无关。”
今天主要分享的是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自身的价值无需他人认可!
自信和勇气会让你重获心灵的自由!
有人会问,课题分离会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隔离?不祈求他人的认可是不是太过以自己为中心?追求心灵自由,那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明天接着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