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看得见
领导和小柯都非常喜欢跑步,他们都很喜欢在朋友圈去晒自己的跑步截图.持续做一件事,我们的意志力也在慢慢的消退.这样PO出自己的运动轨迹,不仅仅可以通过圈子里的朋友来进行自我督促,另外一个,也会使自己的意志力得到提高,而意志力的提高,对我们去完成更困难,更复杂的事情非常有帮助.
有些人工作了了10多年,阅历和工作能力却不如一个工作了2年的人.当我在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候,作者当时的工作年限只有3,4年,而我,已经8年的经验了.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他从 一个大学生到后来成为阿里产品经理再到后面转为自由职业者做职业培训师的过程.他在书中所表达的很多观点都是我从未去设想过的.
对比我和他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会懂得记录,分享总结,而我这一块做得非常弱.我会去记录内容过程,但我很少真正的去做总结反思.而且,我的阅读量也远远不够.只是在横向提升,忘了纵向提升.
本书的作者就指出了这点,我们要对于我们的大脑要经常的输入输出.阅读是一个输入过程,而记录和沟通交流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在信息输入的过程,经过自己的大脑处理,再进行产出,不但有助于经验的积累, 而且还能够提高语言能力的表达.
在第六章节,作者告诉我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时间".他花了全书最大的篇幅来介绍晨间日记. 当中还列举了一句话"这世界上有不写日期而实现了梦想的人吗?或许有,但这样的人就 像没有携带航海图去环游世界的航行者"
我不太苟同作者这个论点,但是,读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对于阅读,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且现在的我,是持这个观点,过了一段时间经历了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什么触动的时候,我可能又是另外一个理解态度,所以,对于这点,并不是特别的重点.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内容中在晨间去总结昨天的,计划今天的,这个概念,我比较认可的.我们在早晨的思维都是比较清晰的,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时间段进行任务的总结分析.
每天早上,我都会提前一段时间来到公司,除却看书阅读之外,我还会打开我的滴答清单看一下, 我昨天的工作内容和计划下今天的工作安排.这是一个清空大脑的个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在我们团队内部,我们也进行了周回顾的工作形式. 根据公司的工作份额分配的方式, 把各自的工作切块. 通过各个模块的内容,去记录工作的内容,在周一的时候,统一汇总. 再进行分析讨论, 看看上一周的过程内容是否存在者问题,是否可以进行改善和调整.事务类和项目类的工作分清条理. 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我们清楚的了解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能够让工作和收入进行贴合.
我们的工作类型比较碎片化,如果没有好好的进行回顾总结,很容易就会给自己造成错觉,觉得一天忙忙碌碌,浑浑噩噩下来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得到. 而这样的回顾总结方式,能够让我们很好的认清自己, 而且在部门沟通的时候, 可以让其他成员发表对自己工作内容的看法, 通过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能够发现很多自己本身未发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