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四十回到住的地方,洗漱完00:20左右,坐床上刷了会儿手机,00:36左右放下手机,带起耳机准备睡觉。02:24不知道是被热醒,还是被噩梦惊醒,还能记得的一个画面就是,深夜晓玲开车来车站接我,回去是我开的车,路上黑漆漆一片,突然觉得车子不对劲,眼睛所能看到的画面也是扭曲的,就像那幅《呐喊》一样,所有镜面看到的东西,都是扭曲的,被交警拦下,说我撞了人,有一个强烈的直觉,这个交警是假冒的,手机拨通了报警电话。然后醒来,有点燥,在南京的冬天,室内,我被热醒了。然后睡不着,一直到五点差两分,闹钟定的八点半,要起床、洗漱、收拾东西,出发去博物馆。上了个厕所,补充了一点水分,把长袖脱掉,剩一件吊带背心,胳膊凉飕飕的,希望现在写下这些文字之后我可以安然入睡。五点了。
补上后面后续,五点后,并没有睡着,看着时间到六点,七点,终于天亮了,起床洗漱,收拾行李,八点下楼,寄存前台,路口遇到摆摊卖早餐的,买了一碗胡辣汤一个茶叶蛋,又回到住的楼下,正好在吃的时候派友把地址发来了,安排好了快递,感受南京人民的早八,在医院门口堵了几分钟,剩下的除了红绿灯还算畅通,对比苏州来说,苏州的公交车有专用的红绿灯和车道,能比其他机动车提前10s过马路,马路也宽敞一些。在马路中间有一座铜像,手里拿着拐杖,没看到正面的我盲猜是孙中山的铜像,打开地图证实了我的猜想。公交车穿梭在中山路上,拍了几张比较壮观的建筑图片,两家是酒店,一个是历史档案馆和明故宫遗址公园,在过去就是我此次的目的“南京博物院”;说来我还是早上确定具体地址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南博是南京博物院,而不是南京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是两个馆区,幸好多看了一眼,多确定了一下,不然就走了冤枉路,想起上次去考普通话,就有人跑错了考场,幸好我是按具体的门牌号定位的。
排队进场,九点钟开馆,我大概九点半左右就进去了吧,逛到下午三点半出来,吃了一碗淮南牛肉粉丝汤,只能夸它牛肉给的实在,切的厚实,非常有牛肉的味道“膻味”,不会很重,可能有些地方就是要吃带点味道的,才觉得真宗,而我是,把味道处理的问不出来,就是好的。
南博没有提前做攻略,虽然租了讲解器,但也不是每一件都会讲,挑几件比较有价值的讲解而已。因为说历史馆排队的人比较多,建议我们从艺术馆进,几个馆都是连通的。进到艺术博物馆的负一楼,就是民国馆,我一进去就感觉好熟悉,上海的田子坊还是哪个地铁出站,我记得好像就是民国风情街,大差不差的景色、牌坊、招牌、建筑、标志性的黄包车和老式火车头。走马观花看了看,赶紧找路子去历史馆吧。派友说她民国馆逛了两次,是还蛮适合打卡拍照,很好出片的地方,这次还算在春节期间,人流量依旧不少。
等我走到历史博物馆的第一篇章“远古印象”,从山顶洞人、陶器时代开始讲起,进到这馆,就像下饺子一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赶紧多走几步到“邦国文明”中去,史前的陶器、瓦砾,看一次不明白一次,人类简史第一章翻了又翻,脑中依旧没有大致的印象,放弃吧,到建立城邦的时代开始了解。
从祭祀用的各种青铜器,辗转到金缕玉衣,这件展品应该是徐州博物馆的珍藏,去年曾经借到漳州博物馆展出,当时说去看最后还是没去,没想到在这里兜兜转转依旧看到了。还有博物院小程序介绍的东西汉时期的几盏铜灯;其中西汉的有一盏铜缸灯,左右的把手连起来,小孩从边走过说“怎么比了个爱心”。各式各样的陶俑和唐三彩,让人联想到河南卫视的编排的陶俑舞蹈作品,一个个陶俑变的活灵活现,似就站在你面前和你对话一样。
令人震撼的大报恩寺塔琉璃拱门,原来的已经在战火纷飞中不见了身影,这是古人做的备用件复原起来,才让如今的我们得以窥见大报恩寺塔的一角。江南贸易的兴盛,各种瓷器远销海外各地。繁花似锦的苏绣流传至今。至今未知其名的金兽,团盘着,是豹是狮是虎还是其他,议论纷纷,锤子敲不下来。
可以说的展品太多太多,眼花缭乱,目不转睛,我才将将逛了六个小时,没上一次厕所,中间到五楼户外远眺紫金山二十来分钟又投奔到文物的怀抱。就像和几位朋友聊的,一天根本逛不够,就像苏天赐初访巴黎艺术之都时,第一次进卢浮宫看了七个钟头,随后二十多次重访一样,可以寻找的奥秘太多太多,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长征路”,或者像我一样,走马观花,增长谈资(大概率是看完就忘)。
离开博物院后,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这也是一次意外之旅,安保并不严查,可能现在还是寒假期间吧。宿舍楼,家属楼也含在学校园区内,篮球场内老老少少,操场上奶奶牵着孙辈散步,趁着落日余晖,又来捡了些银杏叶、松果。如果能有合适的容器,多拣点,弄赶紧,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内,撒上一点精油,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