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关系模式里特别擅长的是恐吓和利益引诱,利益引诱背后也是一种恐吓。想想一阵悲凉。这种模式无处不在。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在抱怨这个社会的浮躁与功利的时候,我们也是其中的助推者,就像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也许你就是其中的一粒老鼠屎。从小是被吓大的,这句话并非是句玩笑。看下周围父母和小孩之间的互动或回忆一下你小时候和父母之间的互动,你会知道。“不听话,打你哦”“在闹,不要你了” 等等恐吓版。利益引诱版“叫阿姨,给你糖吃”“考试考第几给你……”有时候许诺还不兑现,对吧。家长很擅长,很快孩子也学会了。“我要考了第一,你答应……好不好”。慢慢变成亲子间的常态。长大后这种模式继续发扬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职场,有时候自己跟自己都会用这种模式。商家更是懂得利用这种心理,很多商业推广方式和广告语里面掺杂着恐吓与利益引诱,当然是被包装的很隐密。关键是大家很受用,很多时候消费者不是去考量,商品品质如何,而是你能吓我有几成,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你给我提供多少利益。这么一说好像源头来源于原生家庭。可是当父母的也是蛮冤的。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原生家庭,那么社会文化历史环境是所有人的原生家庭。这种模式的形成是很多因素千百年来的累积,补一点,现在信“佛”的比较多,佛我加了引号,宗教这个话题太大,不去讨论,只说一点你跟你心里所信的佛也好或者什么其他宗教可以自查察是否也有这样的模式。指责谁是谁非并没有什么用。这个模式我身上也有,而且用的很闲熟,它已经默化为你的潜意识,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你做了这样的行为,说了这样的话。看到这个模式,从我们这一代有意识的终结这种人与人相处的模式。
在亲子关系里,可能还有人觉得这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啊,这种方式有时候从表面看还挺有效的。我其实是爱孩子的,我是对他好,这点绝对不否认。一句话动机对不表示行为方式对。自己回忆一下当有人这样跟你交流特别是父母“你只有怎么样,我才会怎么样”“你要是再这样,我就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答案很清楚,除非你不愿意面对。
趋利避害是一种人性的本能,而且对我们有用,只是被过度使用和利用的话就只剩人心隔肚皮,越隔越厚。
写此文疏理下自己的心绪,想想对他人并无甚卵用。
如果喜欢此文,感谢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