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菲恩
作为《楚辞》里流传千年的名篇,《离骚》以遗世独立的姿态,流传千年而不朽。《离骚》作为千古名篇,在历史的长河里,已被研究了无数次,其研究成果丰硕。不乏流传千年的评论文章,而今天的的这篇文章,只重点来论述,《离骚》里的浪漫主义。
《离骚》里有许多描写芳草的句子,其中作者屈原以芳草自比喻的不乏其数。在众多以花自喻,以美人自怜的比喻中,不仅可以看到屈原的对于理想的寄托。
还可以看到,在寄托理想同时,屈原对生活细致的热爱。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简短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心中的寄托。自制美好的衣裳服饰,去装饰自己高贵的灵魂。纵使渺小,依然向阳生长。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心,这是屈原不屈的浪漫。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以兰自喻,盛开的兰花,不会被湮灭在莽撞的星辰里。就像乞求他的理想不会臻灭在时代的荒流。这是一份灵感来源于生活的浪漫。
这份浪漫,不仅是诗人屈原高贵的灵魂,更是其热爱生活的浪漫。
一位能以花、芳草写出至高至纯理想的境界的诗人,他的心中必然隐藏着诗与远方的美好。就像屈原,身居高位,却总是被权贵排挤。
努力为国为民服务,忧国忧民的同时,也被虎视眈眈着。这样的一位诗人,他的浪漫,全被生活的忧虑排挤一空。但也是这样的诗人,在政坛上受挫,在文学上开花。
当政坛的洪潮席卷而过,政坛上的别有用心的人掌权。曾经给予屈原浪漫情怀的皇朝,不再灿烂。那藏在屈原身上十年的的浪漫家国情怀被消磨殆尽。留下的,唯有天地之悠悠的苍茫。
在屈原几十年的生命长河里,诗文始终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这渺小又灿烂的一部分,点亮的屈原黑暗的生活。
在他的生活里,王权富贵,争名夺利是常态。看惯了官场阿谀奉承的丑态,芳草、兰芷的清香则越迷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屈原笔下的芳草、兰芷有多美好,他身处的职场黑暗就有多令人不齿。视人命如草芥,是权贵如生命,而为了一己只为送上千千万万人头也在所不惜。这在有着人道主义情怀的屈原眼里,怎不臭恶又怎不受伤。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这句话写出了诗人屈原的终生浪漫。
这份浪漫不是爱恨情仇,而是历尽沧桑依然有守护理想初心的坚定。这份坚定体现在,深陷泥潭却出淤泥而不染,知世故而不世故。
经历迫害,却从不把受迫害的苦难强加于人。深知受迫害的痛苦,却从不把这份痛苦放到别人身上。这是一份灵魂上的高贵,也是人格上的崇高。
我想,或许这就是屈原在投江千年后,依然流芳百世的原因。知世故而不世故,历经沧桑而温柔依旧,深处泥潭而向阳绽放。
不因外部环境的变迁、恶劣而改变自身对理想信仰的追求。这份人格上的高贵,在历经千年的历史里,鼓舞了众多不得志的千千万万青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屈原坚持理想信念的浪漫,已经超越他自身,而已上升为一种人类共同追求与信仰的寄托。
这份寄托,历经千年而越发光芒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