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恶意循环,害了一代又一代

小明爸爸最近很焦虑,因为小明刚考上大学没多久就被退学了。小明爸爸说以前只要打一顿,小明的成绩立马就好了,成绩要是不行了再揍一顿就行,就这么一路走来考上了还不错的大学,谁能想到大学没上几天就被送回来了。

听了小明爸爸的故事,你觉得这位父亲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养育方式呢?你会给这位父亲什么建议?

为什么小明爸爸会用这样的养育方式?

首先,深受“落后文化”的影响,曾经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硬生生害了好几代人。特别是对于男孩子,在“重男轻女”的年代,把男孩子当成家族未来的希望,必须严加管教,不打不成才。

其次,离不开“原生家庭”的迫害,小明爸爸应该是在小明爷爷的“棍棒”下成长起来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小明爸爸的育儿观念,把“棍棒”当成正统,甚至变本加厉,用他们的话讲就是“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

最后,扭曲的“深层认知”,落后文化+原生家庭已经严重影响了小明爸爸的认知,他把小明当成了一部机器,而他自己则是不辞辛苦的机器修理工,把自己的横加干预当成帮助小明成功的必经之路。甚至还感动于自己的“辛苦付出”,殊不知他所谓的“辛苦”给了孩子更大的“痛苦”。

我给小明爸爸的建议:

假设小明十八岁考上大学,小明爸爸最小也得40多岁了。对于一个四十多岁思想传统的人来说,思想可能很难被改变。但是文中提到他焦虑了,说明他被“现实”逼得不得不考虑是否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可是,“原生家庭”也深深地影响了小明,现在的小明或许根本不想和他爸爸沟通。所以我建议先倾听,来到孩子身边,不要责备,听他说,而你别去评判,别去辩解,更别去解释。如果小明不说话,你只需要享受陪伴的过程。

之前“棍棒”的教育,已经严重影响了父子关系,要想解决问题,要重新与孩子建议情感链接。对于18岁的孩子而言,重新建立情感链接可能会很难,这里建议小明爸爸少说多做,以行动为主,例如送孩子一件他非常喜欢的礼物,陪孩子去他一直想去的地方,用行动去证明爸爸是爱他的,给他的爱也是无条件的。

如果小明拒绝与爸爸说话,更是拒绝与爸爸有交集,那父子俩就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咨询专业的家庭教育老师。

最后,建议小明爸爸再看一下《原生家庭》这本书,能够明白父母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有多重要。

幸运的孩子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一生在治愈童年,希望所有父母能够成为“优秀的园丁”,播撒“爱的种子”,默默等待“花开的季节”。不要着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