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没了(写字趣旅)

在说写字的事之前,先说个家乡的典故: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集镇上,其中最最热闹的当数一个叫圣堂弄口的地方,位于集镇大街最热闹处的一个弄堂口。在弄口常年摆着一个卖家乡叫做冷板羊肉(白切羊肉)的摊子,生意一向的很好。那时候听大人说,他家的羊肉,是用百年的老汤烧煮的,这个老汤只加水而不倒换。近百年了就用的这个老汤锅底,所以他家的冷板羊肉就特别鲜美好吃。

再回到写字这个事上,中国人写毛笔字,之所以能上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是因为它就熬煮于中国文化的这锅子老汤里面。以儒家为首的,有道、佛,有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的汇注;有诗、词、歌、赋的文字精华;有笔、墨、纸、砚的工匠精神;有中国汉字独特的韵味。离开了其中的任何一样,就如老汤里少了些许的调料,味道就不周正了。

但是在历史的某个特定的时段,我们很彻底的把那锅浓汤给倒了。只是后来又觉得这汤还是有那么一点可取的滋味的,于是又想着按古方子,结合现代的环境和需求,想局部且按需地复制那锅浓汤出来。据说还有想把印度的咖喱和西方的黄油都想加进去试试的。其实尴尬的不是汤没了,是现在基本就没什么人好这一口羊肉了,这羊肉是基本不上台面了。

就说写封信,在古时,前面是某某大人敬上,后面是顿首再拜,信封上还写个某某亲启。我们年轻时也写信,小学语文课还教写信的格式。记得最牢的是信的最后一定要写上此致、敬礼!大人还教过我们,就是折信纸都有讲究,要让拆信人拆开信来第一时间看到的是写信人对他的尊称。所有的套路,其实都在那锅汤里。我们的民俗文化就是这样,写字就是这种文化的其中的一分子。我们很多的字帖,就是古人的书信不是。

现在连信都没人写,就不要说尊称和格式了。字也不用写,在微信上大拇子点点:在吗?在,有事?这就完了。平时我们已很少要用到写字了。就如同我们基本只吃外买的预制食品,而很少去吃老汤里煮的羊肉了。但我们一些写字的,包括我自己,虽然羊肉是不吃了,但还是喜欢粘染些羊骚气。比如送人书法作品,也文谄谄地写个某某惠存,某某斧正一类的。

虽然也写一些诗词,基本就是抄抄古人的,只是个文字的搬运工,但落个款也喜欢写个甲子纪年。明明是写个现代式样的告示,但一旦是用毛笔写了,就喜欢竖写,还用繁体字去写。古人诗是自己想的,字是自己写的。写得好的字,大家都争着传看,还争着收藏。汤是老汤,有人煮肉,煮了也有人吃。我们现在,至少我自己就这样,在家里面抄抄古人诗词,自己又不会写诗。抄完了自己孤芳自赏一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更不要说中锋用笔,粗细变化,左右对称,上下联系等等在文字书写过程中有意或是无意韵含着的国人的传统文化。再有一个就是汉字本身了:现在很多人喜欢把自己写字的地方称作阁、轩、榭什么的。而其实这些文字的本身的含意都是不知道,就觉得用了显得有文化。整个一锅半吊子的清汤寡水。

第一是现代的文化已不同于古时的文化,老汤没了。然后我们一些想要按古方复制老汤的,也很难,很多的调料现在已经不用了,或是找不出来了。比如诗词,比如写信,比如刻写碑文,比如书写各种的帖子,比如大量的抄写经文等等;汉字本身也在越来越简化;汉字的使用也越来越口语化;汉字书写这个过程本身,其实用性也在慢慢失去。

第二是要复制老汤,现在有的,而古时没有的调料是不是要加入进去,可不可以加入进去。比如西方的美学观,比如现代的电脑科技是否可经融入,比如现代工艺生产的更能实现我们一些大胆想法的书写用具,例如球场大小的宣纸等。特别是各种的外来的艺术理念,哲学思想,是否要加入,是否能加入,要如何加入,都是问题。

最最最大的问题是,这老汤羊肉真要必要再去煮吗?当写字成为纯艺术时,就如同这羊肉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欣赏的,总感觉有点滑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年刚参加工作时,全国基本扫除了文盲。走在大街上,随便碰上认识不认识的人,大概率会看到其上衣口袋里会插着一支钢笔,...
    白痴老猫阅读 46评论 0 4
  • 中国儒家,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把这个说法套用到写字上,也适用。每一个笔划如同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文字是一个个...
    白痴老猫阅读 30评论 0 1
  • 写字入坑一段时间了,一开始的满腔热情和信心,一开始的宏伟大计,在每天枯燥乏味的横竖撇捺中,在重复着的开笔洗笔中,在...
    白痴老猫阅读 29评论 0 1
  • 前面讲入坑写毛笔字的三大理由里就有写毛笔字能增加国学知识,使自己变得更有文化。今天再讲一个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念...
    白痴老猫阅读 56评论 0 1
  • 先声明,这里要讲的是写一幅字的格式,不是我们常讲的别称为布白的那个章法。可以称作布白的章法,讲的是写字时通篇文字的...
    白痴老猫阅读 3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