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奥义书》。
这是毛姆先生精心构思的一部小说,内容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受过刺激的青年寻求人生得救之道的故事,也许可以看作是《人性的枷锁》的姐妹篇?
小说主人公拉里有爱他的未婚妻,有一笔不多但够用的遗产,有能帮他找到工作的好朋友,本来他可以像绝大多数的美国青年一样进大学,然后结婚生子,努力工作,平平常常地终了一生,但他在一战的战场上亲眼目睹好友牺牲的经过后,开始对人生产生疑惑,他放弃了身边的一切,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从书中去寻找答案,每当有人问他在做什么,他就说自己在“晃膀子”,到后来,他甚至抛开书本周游世界,终于在印度的丛林里修行得道,最后回纽约当了一名出租车司机,用中国话说就是“大隐隐于市”了。对于深受社会枷锁压抑的人来说,拉里这种“晃膀子”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但却难以效仿。拉里曾想用他的方法拯救堕落的朋友,可是徒增朋友的痛苦,甚至逼得朋友愈发堕落。可见得救之道只能自己寻找,而且恐怕也只对自己有用,找到这个“道”也许真的像越过刀锋那样困难呢。不过,寻找得救之道这种事只对有“自觉”的人来说是个问题吧,毛姆在小说中写到的其他人不过是顺其自然地生活,都没有为这种事烦恼过,对拉里的“晃膀子”就更无法理解了。其中人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拉里曾经的未婚妻伊莎贝尔和伊莎贝尔的舅舅艾略特。读毛姆的小说,不能不再一次深深地佩服他对人性的洞见。伊莎贝尔是仅次于拉里的可爱人物,但小说的最后却让人对她美丽外表和可爱性格后面隐藏的人性恶唏嘘不已;艾略特则是个又虚荣又势利的人,是可资狠狠讽刺的滑稽人物,但他心地善良,还相当的慷慨,他历经一世浮华老来凄凉的景况让人对他颇有几份怜悯。毛姆笔下的人物总是这样鲜活生动,没有圣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人不就是这样吗,都是善与恶的混合体,只是看哪一方占了上风。说到这儿,忽然想起伊莎贝尔的丈夫亨利,这个也许是小说里最平庸的人物,心里只装着家庭和生意,爱老婆,对朋友仗义,他在破产以后仍然努力奋斗重振旗鼓,倒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所做的也是他自己的得救之道,只不过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自觉”罢了,其实,现实中我们更需要亨利这样的人吧,他是可以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
拉里最后在印度丛林里找到他的得救之道的情节,让人感觉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认识还是流于肤浅和想象,显得有点矫情。这本小说没能完全解答我对人生的困惑,因为拉里的“道”只是他自己的道,我的“道”还要靠自己去寻找和感悟。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人们都能像拉里那样能努力地自我完善,净化自己,这个世界会更好吧。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这仍然是一本好小说,而且,周煦良的翻译确实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