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回到家,打算骑着电机车出去办点儿事儿,结果找遍了小区每一片停车角落都没有找到它。我开始着急,马上骑着自行车绕了绕附近小区,可惜并没有找到。我抓耳挠腮地想:会不会是小区新来的施工队员偷走了呢?这时我妈岔了一句:周一那天不还见你骑着它出去呢嘛。我突然想起来,原来我电机车一直停在单位,真是个粗心的人!
这件事儿对于我这位“马大哈”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我不会告诉你我以前竟然粗心到把本该算对的题目算错、洗澡忘拿浴巾、电机车放饮吧门口一夜结果电瓶被盗、同一道菜昨天吃后天就忘了菜名。这些光荣历史我简直说来如数家珍。
我决心彻底根治粗心这个小毛病,查阅资料后发现粗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平时所说的“粗心”既可以指当下行为的评价,例如“我今天忘记带笔,真粗心”,也可以外化为个人标签,比如“跟他相处你一定要忍受他粗心的毛病”。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开始“粗心”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这些心理状态:
懒(这么简单还费什么脑力);侥辛(这样做其实也应该对);急躁(要马上完成);高傲(这么做儿准没错儿);思考其他事情(我今天应该骑电机车还是开车,咦,今天出门携带的公文包放哪儿了)。
事实上,当我心不在焉时最容易粗心大意(前面几条后续再说)。所以朋友们经常跟我说:出去玩儿总感觉你在思考人生。这得归功于我小时候经常思考“人生哲理”的结果,乃至于后来逐渐养成了习惯。后来我发现,其实我身边也有同样的人跟我一样爱“思考人生”,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都是内向特质的人。内向者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通过反思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跟佛家所说的“内观”有些类似。只有这样,我们这些内向者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所以内向者自省是为了更好地与别人、社会乃至于自身交流。
不过内向者得分清时间、场合再自省。假如你跟朋友出门,你突然针对某个问题开始陷入沉思,不熟悉你的人可能会在背后议论:这家伙是不是抑郁了,脑子有毛病吧?这样一来完全不利于内向者展开新的社交。其实曾经有人针对这个问题介绍过解决方法。这个方法被称作“二八法则”,也就是说一个内向特质的人可以自己跟自己约定一个规矩:既刚开始可以先把个人精力的80%用于自省,20%用于社交,以后再根据情况增加自己与朋友接触的时间。当你跟朋友交流时,把注意力放在朋友身上可以有效缓解你的社交恐惧感。当我意识到我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开始刻意改变自己行为模式。比如,我限定早起还未洗漱的半小时写作自省,其余时间努力把注意力放在健身、社交等其他事情上。我执行了一年以后收到不错的效果,交了很多新朋友。在这里可以推荐给大家。
当你需要完成某件事情时,可以尝试将这件事情与脑海中某些想法联系起来。举个例子来说,你需要上街买只鸡,你可以立马脑子里就想着:我需要从家门出发,前往XX路口后右转走进XX农贸市场,买回来之后做一顿美味的黄焖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每个念头一开始进入人脑时就可以巩固其印象,从而达到不会遗忘的效果。
从字面上来看,“粗心”不就是心粗了一点儿,心细点儿就可以改正过来。所以在我们大家的意识形态里,粗心是每个人都会犯的小毛病。粗心又不是自己无知,不等于不会或者没有意识到,算不上太大的问题。于是就在这样自我解脱的意识当中,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也容易理解。
今天写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粗心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当你“粗心”时,不妨以此篇文章为据,思考一下自己哪方面出了毛病,对症下药。假如已经形成习惯,那就从内心深处改变自己认知,把“粗心”当做自身所犯错误而非毛病。在生活中利用元认知能力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再次粗心。
粗心不是小毛病,一犯要你命!希望大家以我的经历为戒,不要轻易原谅自己粗心,认真对待“粗心”这个不是毛病的错误,向更高质的生活迈进。
如果大家觉得我的文章带给你启发,请不吝赞赏。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