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内容为:重要的观点、打动我的话,以及延伸阅读实践
关于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的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
养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机。当孩子满12岁就已经应该无需父母督促,可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了。
很多孩子长到十五六岁,依旧不懂先吃苦后享受的原则,而是将次序颠倒过来,所以他们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这些孩子的智商与别人相比毫不逊色,但却不肯用功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别人。
子不教,谁之过?
没有自律原则作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有些父母常常告诉孩子,照我说的去做,但不要学我,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
父母的爱至关重要,如果缺少爱和温情,他们培养出的子女照样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不懂得自律。如果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花时间去欣赏她,照料她。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
聪明的父母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教育孩子,他们会用恰当的督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的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学会自律。
可以断言,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充满爱的家庭的孩子,他们会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情,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那些沐浴着父母之爱而成长的孩子,心灵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
承担责任
青春期的孩子在无法得到异性的青睐,或者运动方面表现糟糕时,也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缺陷,他们难以意识到,即使体力和智力平平,他们也可以大器晚成。
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走向心智成熟,父母拥有成千上万次教育孩子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机会,你是勇于承担起父母的责任,还是推卸责任呢?这需要父母保持敏感,了解孩子的需要,主动投入爱、时间和经历,甚至是承受痛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问题不敏感,视而不见,甚至自身还存在缺陷,那么父母就会阻碍孩子的心智成熟,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有一些孩子,他最初的结论是,我不能相信父母,他们是不值得信任的,后来进一步升级,以为我不能相信任何人,没有谁是靠得住的。
你追随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地图?它从何而来?
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保持平衡
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有克制脾气的能力。
放弃人生的某样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但是除非永远停留在原地,终止生命之旅,否则这样的放弃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渡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不少人不敢面对现实,或者无法放弃早已过时的东西,所以无法克服心理和精神的危机才能,止步不前,不能享受到新生带来的欢悦,也不能顺利的进入更加成熟的心智发展阶段。
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人人都可能碰到机会,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但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担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作出决策的能力。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对于我们生活的实际指导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约束他们行为的力量主要来自外部,先有他律,然后才有自律
没有受过管教的孩子就像一匹桀骜不羁的野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欲望,不知道边界在哪里。而父母的管教则是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边界在哪里,规则是什么。从他律到自律,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孩子必须依靠父母、老师和社会日复一日的管教,才能将外界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最终形成自律。
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自律?
1、给孩子建立规则
也就是先从他律开始做起。从小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凡事都有规则可循,有界限,不放纵。外界的规则起初是他律,但只要父母坚持执行,逐渐就会转化为自律。
我们制定规则,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遵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遵守。当孩子认同规则背后的原因,他们会更加愿意遵守,久而久之转化为自律。
2、大人自己要有自律
很多人说,为什么我和孩子定了规则就没用呢?孩子根本不听啊!
根本原因在于家长说到不做到,本来定好了规则,孩子一闹,你就动摇了,不执行了,那孩子当然不好好遵守规则了。家长的动摇,本质上是自己缺乏自律的表现,是孩子效仿的坏榜样。
养出自律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家长身体力行地做到自己先自律,给孩子做好榜样,其体现之一为对自己定下的规则、做出的承诺说到做到,不轻易动摇。
3、生活有规律
大家只要观察一下周围的朋友就会发现,生活有规律的人,大多是高度自律的,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而生活没有规律的人,大多是缺乏自律的,想到什么干什么,没有计划性。
培养孩子的自律,请先营造一个自律的环境,那就是:有规律的生活。
吃完饭后可以看半小时动画片,到时间就关机;然后是刷牙时间;上床讲3个故事,讲完关灯睡觉。把每日要做的事提前计划好,有一个固定流程,和孩子约定好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形成生活规律,可以避免孩子和我们反复讨价还价(比如看电视、玩游戏、不睡觉等等问题)。
相反,若每天的生活秩序混乱,有时这样有时又那样,无疑留给孩子很大的讨价还价空间,浪费时间和徒增家长的烦恼不说,还破坏了自律性的形成。
有规律的生活,其实也是对家长自律性的考验,这又回到了上面说的第二条。要想培养自律的孩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我们活给孩子看,耳濡目染地向孩子熏陶何为自律:
该起床的时候就起床;
该工作的时候就专心工作;
该陪孩子的时候,就放下手机一心一意陪玩;
该看书的时候,就关掉电视电脑;
该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再刷手机...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营造有规律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每天过的都是有计划、有节制的生活,要形成自律自然不难。
还是那句大俗话:育儿先育己。我们自己做到自律了,孩子离自律也不远咯
【关注我】 四维度提升你的幸福力 JUIY奇迹
修好和自己/事业/关系/金钱课题
做个~
不迷茫,不盲从,不将就,很富足
的幸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