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内容时代的崛起,很多大神都提到阅读的重要性,跟风买书、读书成为了一种时髦的思潮,仿佛不读书已经成为了现代文盲的代名词。同一位同是读书爱好者的同事谈起读书时,从他言谈中能明显体会到对于不读书的人那种不屑的态度,并不认同这样的态度。
读书只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相信我们身边都有那种从不屑于读书,长袖善舞善于同人的交往中汲取成长的信息的朋友,这不得不说可能是我们读书人欠缺的天赋。
另外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便是讲究书籍的来源,材质,原版等等,这更是本末倒置。平时用的最多的读书途径是微信读书,如果没有会考虑京东入手实体书,很少会去追求原版或者kindle等工具。
手机本来就是现阶段最适合用来随时携带的阅读工具,为什么不用呢?如果担心被其他APP干扰,那即使采用其他方式也很难静下心阅读,这是自控力的问题,与读书的方式并无太大关系。
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想清楚,为什么要阅读?
如果要给读书一个理由,那么娱乐性阅读和带着问题阅读是最好的理由。
习惯养成最难的一步通常是开始尝试。好奇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便是开始的契机。
核桃是前段时间认识的书友,他刷新我对阅读时长的概念,每周70小时的阅读时间,几乎醒着的时间都是在阅读。看的书籍在很多人眼里并不是很高质的书,大多是厚黑学、野史这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认可。在核桃看来,读书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这同大多数人看电视、看电影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没有了意义上的压力,反而会容易坚持的更久。
刚看完阿西莫夫老师的《永恒的终结》,之所以看这样体裁的书籍,便是因为脑海中有关于时间悖论和宇宙未来的问题。这便是带着问题阅读的行为,既能解决心中的疑问,又可以了解到这样优秀的作品和作家,一举两得。
人总是有一些小虚荣,希望读书能够给予自身提升,在前期无法产出自身内容的时候以笔记为切入点是不错的做法。
日本阅读专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做200多本读书笔记的心得,对抄书和引用都给予了肯定,在做笔记时区分开引用和自身当时的想法,对后续的引用很有帮助。
书中有一个理念非常喜欢:“能坚持下去。”
做笔记便是如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能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让自身有所进步和改变,那么把读过的书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分享给朋友或者写书评都是非常好用的办法,通过文章或者书评的方式记录下来也非常不错。
要知道,要总结出完美再现作者意图的的要点是很难的。
哪怕是自己认为非常清楚的内容,一旦需要像别人说明或者写下来,还是会出现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
相对于阅读来说,分享和整理所得可能更加的困难,同样是之前提到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能坚持下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