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无意听见妈妈对宝宝说,这次考得虽然比上次好,可也不要骄傲哦,骄傲使人退步。
回想我们从小就受这教育,父母们内心再得意说话也是夹枪带棒,如考试完后尽管成绩还行也要说你看看隔壁那谁谁谁,语数外都考了满分,这也是暗示性的批评。这样不仅会打压小孩积极性,破坏内在动机,而且生活中对小孩批评教育为主,以后小孩容易模仿父母,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看待外部世界和人习惯于找毛病,看缺点、牢骚多、怪话多、抱怨多。这样人际关系不容易特别好,也难以当成领导,因为下属都不喜欢跟随这种思维负面的领导,众所周知,要干成事业都需要追随者,于是这个小孩最多也就是个爱发牢骚的普通人。批评过度甚至会导致指责型人格。
正确的对小孩的教育方式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80%表扬,20%批评。当然表扬也是要有次第,该做好的事情就不要表扬了,如在幼儿园自己吃饭穿衣等,好行为的强化方式有很多,如小孩在吃东西时首先给到了爷爷奶奶,克服了自私心,尽管动机可能是讨好长辈后要更多吃的,可行为还是需要表扬;如小孩在做小儿推拿前很怕疼,沟通后同意接受推拿,之后就需要表扬抗疼痛的精神,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忍忍就好了;如小孩被抢玩具后,没有选择打架去抢而是忍着气去找妈妈劝导,那就要表扬孩子懂得协调。
随着孩子的成长还有很多值得表扬的行为,如遵守规则或约定、不要太自私、克服面子观、主动与长辈打招呼、及时行动(不是单纯听话)、换位思考、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讲义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