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人想进去,外面的人想出来。
这是钱钟书在小说《围城》里的话,也一直被当做评论婚姻的名句。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有这句话的,但是小说《围城》我今年才读完。彼时我已经走完将近十年的婚姻路程,今年争吵时曾经说过"过不了不过"的话,有史以来甩的最厉害的话。读了围城发现夫妻吵架放狠话不是我等21世纪的专利。今年也读了不少书,看了大量的微信公众号上情感婚姻之类的文章,原来婚姻各有不同,想进去的有,不想出来的有,但想出来的更多。
我用了大约4个半天的时间看完了围城。出乎我的意料,直到小说的80%处主人公方鸿渐才订婚。而两人的婚姻生活直到90%处才真正开始,然后直到吵散(也许没散,但分开一段时间是必然的)。小说从方鸿渐留洋回来的轮船上开始,回忆了方留洋期间不好好学习,要解除家里定下的婚约在父亲以不再支助留学费用的重压下放弃,未婚妻去世后写信安慰原准岳父母反而收获一大笔钱,悠哉乐哉地留学,最后连学位都没拿到。船上和同学才女苏文纨的同舱打的火热,完全无视苏文纨火热的眼神。同舱是未婚夫支助留学的,到澳门就下船了。
从开始的不学无术到这里我就好讨厌这个方主人公啊,不是个良人啊。我以为苏会是女主的。回到上海,方住进了原准岳父家,进了其的银行做事。在苏文纨家认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还有苏的追求者赵辛楣。于是变成了赵追求苏,苏追求方,方喜欢唐。赵以为方追求苏,很是妒忌方,处处想出方的洋相。直到一天打破局面,在苏的暗示下,方吻了她,然后方说清楚了不喜欢苏。之后唐晓芙也不再里方,苏迅速订婚,赵辛媚彻底没机会。并和方成了好朋友。同时方鸿渐也和原准岳父家闹翻,在赵的推荐下去了位于湖南的三闾大学教书。
赵辛楣、方鸿渐以及方鸿渐朋友的女儿刚毕业的大学生孙柔嘉一起上路了。方一直说不上喜欢孙,也不想在湖南结婚,但又对孙和别人的关系关注,将近一年方和孙才有实质性的进展-订婚。此时方没有得到新一年的聘书,孙被提薪续聘。赵辛楣早已去了重庆从政。方氏准夫妇转道香港回上海,与赵辛楣相见,偶遇曹太太苏文纨,二人被苏奚落。两人大吵了一架。在赵辛楣的劝说下,两人在香港注册结婚,之后回到上海。上海方家没有小两口的住处,只好各住各家。在香港匆匆结婚被方的弟媳误认为已孕,被其在心里耻笑不敢来婆家。第一次来婆家没有按老规矩向祖先和公婆行跪拜礼,公婆心理膈应。终于找到房子,组建新家。有了房子似乎找到了固定吵架的地方,不像之前只能在大街小声争执几句。因为孙的姑妈,因为方的弟媳,因为孙的奶妈,因为方家过节拜祖宗来亲戚叫回去吃饭,因为赵辛楣又给方介绍工作,好像吵架的理由特别多。最后终于因为方事先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辞去报社的工作想离开上海俩人吵翻。方离家游荡丢了钱包,愤怒到极点,孙回了娘家。方打定主意离开上海。小说结束。
方鸿渐是乡绅大家庭出来的长子,海外留洋,心高气傲,做事不圆滑,眼高于顶,胸无城府同时胸无多少学问,但旧的思想基本没有了,不在妻子面前摆架子。孙柔嘉是城里小知家庭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现代独立女性,但直来直去不懂转寰。其实两人还是蛮合适的,能交流到一起,生长的地域相近,都是知识分子,生活习惯应该差不多。但是两人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会分道扬镳,这是为什么呢?
一、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夫妻一体,其他都是外人。各自家庭的问题分别去处理。方对孙柔嘉姑妈不满,虽然理由比较别扭,但孙可以避其锋芒,毕竟孙自己也没办法改变姑妈的为人处世和生活方式。但可以减少丈夫和姑妈见面。孙柔嘉对婆家不满向方发脾气也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诉说委屈,让其知道自己心里难过,丈夫自然会弥补自己。奶妈对姑爷不恭,孙知道但只是说了几句,任由奶妈参合两人的事。最后因为奶妈的告状下不了台。
二、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尊重对方的选择,尊重对方的朋友和家人。这些两人都没做到。因为赵辛楣,俩人相识,赵每次拯救方于困境。孙在辈分升级后不再称呼"赵叔叔",言谈中也数次认为赵帮方不是出于好心,因此造成数次争吵。离开上海到内地去这么重大的决定方居然不先和妻子商量就把工作辞掉了。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对方因此觉得受到慢待和屈辱,导致矛盾上升。
三、猜忌。过往情史你不问我不说。不要刻意制造过往情人见面想以此炫耀或者观察俩人有没有情愫,傻子才这么干。
四、忍。“你们二老数十年恩恩爱爱、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笑答:“一个字——忍!”话音刚落,佟琦马上抢着说:“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著名歌词作家乔羽先生和夫人佟琦做客《夫妻剧场》被问及保持长久婚姻的秘诀。
对方有很多你不喜欢的生活习惯,但不伤大雅,不影响生活,除了忍你能怎么办?ta从中间挤牙膏,你喜欢从后头挤,这影响什么呀?
这本书堪称婚姻的镜子,照照自己,有没有里面主人公的问题。
里面有些有意思的话摘录一下:
恶意义的所谓好人-无用之人。淡漠的等于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