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1996年,我上初二的时候,学习成绩挺好,作文写的也自我感觉良好,经常被一个叫“杨淑芬”的语文老师在班级公开表扬,心中沾沾自喜。可是当我看到我的同桌“许俏”的作文的时候,大吃一惊,如同神一般存在,她的作文在小学的时候都获得市级奖项。才明白我的作文是孩子写的,她的作文是“大师”写的。瞬间就对写作失去了自信,当作家的梦就此夭折,往后余生再也没有提起。
工作之后,机缘巧合,岗位性质需要写很多通讯稿件,抓耳挠腮,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出,总算跌跌撞撞完成诸多写作任务,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诸多夸赞。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明白那只是基本社交礼仪而已,没有太多真心和实意,但心中对写作这件小事有了更深层次的关注和感受,“文字书写生活”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重要且必要。渐渐养成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前辈“我思故我在”,我是“我写故我在”,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近乎痴迷。
2018年年初,事业遭遇重创,人生打回原形,此后的工作岗位不再需要我的文字、我的文章了,便再也没有勇气在微信朋友圈发送自己的浅知拙见,粗劣文字。丧失工作的平台,再次发送文章,唯一的感觉便是自己像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丑一般,被熟悉的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写作已然成为习惯,迫切需要换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业余爱好,给平淡孤寂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吹起一些褶皱。
在芸芸众生、纷繁冗杂的世界里,发现了“简书”的存在。
“简书”走进生活之初并没有太多惊喜,只是平常一个app程序而已,给业余写作的自己提供一个平台,写意文字、记录生活,看陌生人的文章,把自己的文章分享给陌生的人们、分享给孤独的自己。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018年6月28日邂逅“简书”,时至今日,200多个日日夜夜,书写文章46篇,获得79个粉丝,获得199简书钻。一切都是在陌生的“疆域”中发生,以文会友,不会有言不由衷的赞美,不会有虚伪的笑脸。在欣赏他人的文字中学习新知,在书写温暖的文字中找到慰藉。
60311字的横折撇捺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惊觉我的人生也充满了诗意和远方。每天徜徉在“简书”各类推荐作品中流连忘返,佳作频频,时时感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偶尔间歇性自怨自艾,“为何他人的笔触如此神迹,写下惊天地、泣鬼神之文章,为何我的文字平淡无奇,无法引人瞩目。”
偶有迷失,但多数时刻十分清醒,我只是滚滚红尘中一粒尘埃,注定不会掀起波澜,接受自己,认可自己,甘于并乐于平凡的生活,是我的宿命。
邂逅“简书”,沉浸在佳作美篇的文字当中,每每“废寝忘食”。笔耕不辍,书写自己生活的真实原貌,书写属于自己的文章。每天翻阅“简书”,读起以前的文字,常常触动心灵,感动不已。假使有幸获得一两个陌生“简友”的点赞和品评,更是激动万分,手舞足蹈。在亿万的人群当中,有一两个也许永远不会相识,但心灵相通的陌生人因为文字的原因而相聚,惺惺相惜、互诉衷肠,人生一大乐事也。
邂逅简书,半年有余,岁月更迭沉淀,许多原本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事物逐渐清晰明了。普普通通的“简书”静静躺在手机里,每天却反反复复打开,阅读几篇佳作,思索片刻人生,偶尔灵感突袭,奋笔疾书几段文字,“兴观群怨”的意义凸显。“简书”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进了我的生活,我与它逐渐相知,默默相守,决然未来不离不弃。
看到一位“简书”作者,短文一篇阐述一个观点,“我手写我心”,于我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饥寒交迫漂泊了数日,远远望见灯塔若隐若现一般欣喜若狂。曾经每每阅读“简友”灵动唯美的文字,便心生退意,以我的天赋和努力,想必穷其一生也写不出惊艳世人的文章,何必苦苦坚持?一句“我手写我心”,导师一般,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写作原本就是一件十分私人的事情,没有必要非得到世人的认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产生共鸣便是坚持写作最好的理由。
邂逅简书,遇见最好的自己。教师工作养家糊口,书写文字温暖人生。我手写我心,用来自灵魂深处的笔尖,书写平凡普通人的炊烟袅袅,柴米油盐。
你好“简书”,余生很长,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