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了解作者:1964年担任加州大学社会科学院的首任院长,1970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同时也担任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教授,是名副其实的跨界大师。马奇被公认为是过去50年来,在组织决策研究领域中最有贡献的学者之一,他在组织、决策和领导力等领域都颇有建树。
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中少不了经验的身影,组织成长也少不了经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的镜子说的也是经验,借历史、他人的经验来让自己成长,经验有时是非常有效的,可是也是有疆界的,这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
拿到这本书时惊异于它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而在阅读中去发现其间充满的智慧,经验的疆界源自马奇在康奈尔大学的讲座汇编,篇幅不多,却内容丰富,知识密度也很大,需要细读再细读,其中参考资料更是就有30多页,广泛涉及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多学科交叉也丰富了我们的视角。
书中提到智慧的两个要素分别是有效地适应环境和优雅地诠释经验,马奇也在用他的方式给我们优雅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智慧,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经验,经验在智慧寻求中起着什么作用,或者应该起到什么作用,特别是在组织里,当然本书也给了结论,“经验是……”,同时也给我们勾勒出经验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构架,让我们认清经验在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开篇提出了论点:个人和组织尽管渴望从经验中获取智慧,但是在这种渴望之下从经验当中做出的推断往往具有误导性。问题部分在于人类在做推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接下来从各方面论述得出结论。提出经验学习的两种模式――低智和高智学习,低智学习基础也就是复制成功,有试误、模仿和天择等三种适应机制,然而,无论那种机制都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历史是复杂的和充满随机性的,另外每次的潜在结果分布内源于历次所做选择或历次变现结果,作者用了练习效应和胜任力陷阱来解释,最简单来说资源会因为使用或者竞争而消耗,那么复制成功也会使得经验所带来的绩效降低,最后抽样误差还受到样本结果的影响,经验的传播可能源于别人或者自身,每个人每个组织传递经验时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内源性的误差,所以这样的学习有着很大的缺陷。而高智学习,“要求厘清事物的因果关系,并用叙事(自然语言)、模型(符号语言)或者理论阐述出来”,故事和模型是高智学习的基础,但是,经验故事和模型是希望被社会证实为真相的虚钩,带有人们的主观性;解释把经验事件纳入公认框架,有些框架甚至是相互竞争的,所以从经验获取智慧总是有局限性的。
新事物理论(那和本文的论点有何关系),新事物的显著特征是不合常规,而一些了不起的发现,所发现的思想和实务,都是某个领域借鉴了另外一个原先与之隔离的领域,可见新事物的产生也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现,这种知识经验的传播会让引入同质化,从而限制不同领域对不同想法的追求,限制了新事物生成,所以个人、组织要追求一种均衡,短期和长期、整体和局部的、经验与新事物之间的均衡。
最后关于经验的启示,经验是有用的老师,却也是不完美的老师,正如《经验的疆界》一书的论点所述,个人和组织尽管渴望从经验中获取智慧,但是在这种渴望之下从经验当中做出的推断往往具有误导性。看问题不能片面,做事情不能局部。只有将“有效地适应环境”和“优雅地诠释经验”结合起来,有效地关注和改进,持续地调查和分析,基于事实去判断,而不是借助经验下结论,才能挣脱经验的藩篱,达到理想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因为,人们的经验往往越丰富,越可能低估了风险。
影响最深刻的是真善美?(真理、正义与美三位一体)
詹姆斯·马奇的另一本著作《马奇论管理——真理、美、正义和学问》,这在马奇的经典著作中都有表现,马奇对管理的陈述方式突破了传统学者枯燥说理的逻辑线条,而是在语言中注入个人思维线条与精神的成份,探讨“真理”与“学问”的内在潜质,虽然因为个人才疏学浅和专业所限,有些章节读起了比较吃力,但是整体的思想却是流畅而通透的。让你在感动中,体会和思考管理的要义。――对我们学习,做学问的一些借鉴,如何讲好故事,优雅地诠释经验也非常重要。